题目:“Associationbetween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andlungcancer:resultsfromapoolofcohortstudiesandMendelianrandomizationanalysis”
杂志:JournalofThoracicDisease
影响因子:2.
主要完成者:彭浩欣、吴相荣、温耀凯
研究指导学长:黎才琛
通讯作者:梁文华教授、何建行教授
研究背景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自身抗体产生、补体激活、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征的,可诱发全身多器官慢性炎性病变的自身免疫疾病。近几十年来,由于治疗方式的进展,SLE患者的存活率显著提高,有研究报道SLE可通过组织纤维化和血管炎症等机制引起急性或慢性肺部损伤,从而产生多种肺部并发症,例如肺癌,其已成为影响SLE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既往关于SLE与肺癌的流行病学证据并不一致,并且,受限于观察性研究的特性,这些研究可能会受混杂因素或反向因果影响而产生偏倚,例如针对SLE进行的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及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的使用)和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喝酒等,均可对肺癌发生风险形成干扰。再者,观察性研究提示的SLE与肺癌的关联是否反映了因果关系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近日,广州医院、呼吸疾病国家临床研究中心胸外科专家何建行教授团队发表在JournalofThoracicDisease的一篇文章中,利用荟萃分析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系统探究了SLE与肺癌的关系。
研究方法
首先纳入15篇以人群为基础的队列研究进行荟萃分析探究SLE与肺癌的相关性。而后利用既往报道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与SLE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经过筛选,以总计33个SLE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构建工具变量,采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以逆方差加权法评估SLE与肺癌的因果关系。
研究结果
1.荟萃分析结果提示SLE与显著升高的肺癌风险相关(SIR1.63,95%CI1.39-1.90)
2.亚组分析提示女性SLE患者(OR1.28,95%CI1.13-1.44)罹患肺癌的风险高于男性SLE患者(OR1.15,95%CI1.02-1.30)
1.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显示,以3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作为工具变量,遗传倾向的SLE与肺癌存在因果关系(OR1.,95%CI1.-1.),亚组分析提示遗传倾向的SLE与肺鳞癌存在因果关联(OR1.,95%CI1.-1.)。
研究结论
荟萃分析与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均支持SLE与患肺癌风险升高相关。因此,加强对SLE患者的监测和随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肺癌并发症可能是改善SLE患者长期预后的有效措施,SLE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可能的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主要完成者
彭浩欣,男,广州医科大学级临床医学(南山班)本科生。在校期间担任南山学院编辑部、翰墨书画社干事,获社团活动先进个人称号。获校级二等奖学金、单项奖学金。课余时间积极参与科研活动,负责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一项,广东省攀登计划重点项目、校级立项各两项。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发表4篇SCI论文,获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ESMO)、世界肺癌大会(WCLC)等国际会议壁报展示。现利用课余时间于广州医院胸外科团队学习从事肺癌相关研究。
吴相荣,男,广州医科大学级临床医学(南山班)本科生。在校期间担任第一临床学院团委委员会委员、南山学院学习部副部长。获优秀团干部、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称号,获校级二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课余时间积极参与科研活动,负责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一项,广东省攀登计划重点项目、校级立项各两项。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发表4篇SCI论文,获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ESMO)、世界肺癌大会(WCLC)等国际会议壁报展示。现利用课余时间于广州医院胸外科团队学习从事肺癌相关研究。
广医胸科-南山科研学习团队简介
本团队主要成员有广州医科大学各级南山学院(临床医学)本科生组成,由广州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的胸外科何建行教授、梁文华教授、刘君教授、李树本教授等老师指导,业余从事科胸外科、胸部肿瘤科研相关学习工作。成立于年,由梁文华教授、张剑嵘博士共同组织成立。首届成员级南山班张译尹、级南山班唐诗彦、级南山班梁恒瑞。在过去3年老师们的指导下,队员的的努力下,大部分成员获得了可喜的科研成果,在临床学习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本团队本着兴趣为主要驱动力的宗旨指导学习科研方法、论文写作,定期开组会,不定期招新,每个同学都有自己负责的课题开展,不论年级高低。团队内每位成员都是老师,每位成员都是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团队低年级本科生成员连续多年获得校级科研立项。高年级本科生每年均有多篇第一作者SCI论文发表或在投。目前本科生团队共发表二十+篇SCI论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