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慢性肾脏病患者,伴随的不仅是疾病的发展,还有并发症问题日益突出,它已成为影响患者生存期的主要因素。其中,营养不良与慢性肾脏病患者生存率密切相关,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可以使慢性肾脏病的发展发生很大的变化。通过合理的营养治疗,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代谢紊乱,延缓CKD进展,提高生存率,使患者长期获益。
营养失去平衡可产生营养不良,营养不良(malnutrition)是指由于医学教育
网搜集整理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营养不良包括两种表现,即营养缺乏(nutritiondeficiency)和营养过剩(nutritionexcess)。它是慢性肾脏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也是疾病进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一方面,部分患者因为不健康的饮食导致过多热量摄入,可能引起代谢综合征,如肥胖、糖代谢紊乱、血脂代谢异常等,这些均能引起或加重肾脏损害。另一方面,患者本身代谢的产物、毒素在体内蓄积,导致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引起部分患者食欲减退,或者由于人为地过分控制饮食导致营养物质摄入过少,出现营养不良,从而影响预后。因此,正确的营养摄入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预后影响较大。
目前,慢性肾病患者的饮食可大致区分为西医饮食原则以及中医饮食原则。西医饮食主要主张:
1优质低蛋白饮食
过多的蛋白摄入可以加重肾脏负担,但是蛋白质中的必须氨基酸又不能在体内合成,因此含必须氨基酸比较多的蛋白质应优先考虑。含必须氨基酸较少的植物蛋白不宜过多摄入,但是每日的蛋白摄入应根据病情控制在0.6—0.8g/Kg体重之内,在限制蛋白总量的前提下保证50%以上来自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瘦肉、鱼等。在限制总蛋白的基础上尽量限制主食中蛋白质的摄入,可采用麦淀粉代替部分普通面粉和大米。豆制品、坚果等食品虽然属于植物蛋白,相对于谷类和蔬菜,仍含有较多的必需氨基酸,因此也属于优质蛋白质食物,可以与肉类等动物蛋白质进行交换,选择进食。
2低盐饮食
菜肴口味尽可能清淡,低盐饮食指每日可用食盐不超过2克或酱油10ml/d,但不包括食物内自然存在的氯化钠。同时要适量补充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
3充足热量
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热量不足消耗摄入的必须氨基酸产生热量。高纯度的小麦淀粉,配合土豆泥、红薯面、山药、蒸馒头、花卷等,既可以补充热量,又不会增加肾脏负担,适合用于慢性肾病,也可补充不含蛋白或蛋白含量较低的能量补充剂,如新一代能量补充剂费瑞卡。
4高钙低磷饮食
我们知道,肾脏是调节人体血磷平衡的重要器官,当肾功能下降时,肾脏对磷的排泄功能降低,导致血磷水平逐渐升高;血磷升高会抑制近曲小管产生骨化三醇,导致低钙血症和骨代谢异常。血磷升高促进发生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加重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血磷升高直接并间接促进血管钙化的发生,最终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可见,血磷升高是慢性肾脏病患者代谢失衡的中心环节。
5尽量避免含钾比较高的食物
如香蕉、橘子等。而中医饮食通常讲究根据患者的体质不同采取不同的饮食策略:阳虚患者适当食用生姜、羊肉等助阳食物,阴虚患者多食用百合、木耳、枸杞子等滋阴食物,气虚湿困患者多食用淮山药、芡实、薏米等健脾袪湿食物。
控制慢性肾病的发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合理的饮食方式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发展,避免加重肾脏负担,明显的提高生活质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