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语音
语音课内容戳这里收听↑
可以点击页面最下方“阅读原文”到喜马拉雅收听更多本系列音频~
医案原文链接
本节文字复习对应的语音原版内容点这里查看→并不是所有的怕冷都是阳虚
一代医宗朱丹溪
文字版本
各位亲爱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讲朱丹溪看病的故事。
那么今天讲什么呢?你怕冷恶寒,到底是不是寒症?难道一旦怕冷,我就要用热药吗?朱丹溪说不是,有的时候还要用寒药。那么怕热?怕热到底是热症吗?朱丹溪说“恶热非热”,不一定是热症,有时候还需要用补药;我们说怕热,我们应该用点凉药吧?不是的,还要用点补药。所以朱丹溪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讲了这么一个医案。说“进士周本道”,这个人姓周叫周本道。“年逾三十”,三十多岁了,按说是壮年时期,“得恶寒病”,这个恶寒,就是总感觉怕冷。朱丹溪所讲这个恶寒,今天我们叫畏寒,畏惧的畏,畏寒,但是古代的时候都是通用的,就是怕冷的病症。那么怕冷大家想是不是阳虚?阳虚的人怕冷。当时大家也都这么想的,于是就给他吃附子,大家知道附子这个东西是温阳的,用附子这个药。“数日而病甚”,用了几天以后,病反而更厉害了,更怕冷了。这个时候来求朱丹溪来看,这个朱丹溪一看,“诊其脉,弦而似缓”。这个脉弦,会表现出各种问题,其中一种就是阴虚的人脉弦数跳的快,像琴弦一样。它缓呢?是有痰阻碍气血运行,所以有点像缓的感觉,似缓,阻碍气血运行,瘀滞在里面。朱丹溪没更多写症状,其实这个时候你要看舌头,这个人舌头实际上他应该是苔比较厚腻,实际上这个人舌质应该是红的。朱丹溪没多写内容,他就把整个大概医案的意思写出来了,我们要去给分析的,这个人的情况。当时朱丹溪他就用江茶配点生姜汁,配点香油放在里面给他喝下去,为什么呢?要吐痰,要往外催吐,用点方法催吐去。他这一吐,吐出粘稠的痰,粘稠的液体,吐了一升许。这个痰吐出来以后,“减绵大半”,什么意思呢?穿这个衣服减少了一半了。原来厚棉袄穿着,冷啊,怕冷啊,痰吐出来以后,能脱几件了,减了一半。这一下周本道先生“甚喜”,特别高兴,看来见效了,好了。朱丹溪说“未也”,朱丹溪说别高兴早了,“燥热已多”,你这个燥热很多,里边有痰热,痰热在里面,它有热,消耗阴血,“血伤亦深”,他这个血也亏,可能有什么原因,比如说思虑过度等等,这个人是个血虚的情况。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应该“淡食以养胃”,你气血从哪来?从脾胃这来。为什么你痰多啊?你吃得太好了,天天吃好东西,把脾胃给堵塞了。所以我们见到这些吃好吃的,天天吃美食,这些人气血足吗?反而这些人气血最不足。因为什么?脾胃堵了,不能吸收营养了,你看着吃的都是好东西,但是都在体内变成垃圾了,没变成体内营养。所以这个人你怎么办?你要清淡饮食,每天喝点粥,吃点萝卜,吃清淡一点的青菜,这样脾胃功能慢慢恢复了,你气血才能回来,血才能足。所以淡食以养胃,把胃养好。“内观以养神”,你为什么痰火那么重呢?还有火,这个人肝火有点重,所以脉有点弦,脉弦跟什么有关?阴虚,但是肝阴不足,有肝气不舒的情况,有肝火的人,脉也是弦的。所以这位应该内观,要调养身体,以养其神,你把神好好养一养,别总是欲望无限,我要当处长,我要当局长,我要再升一级,我再多挣钱等等。这个欲望太多,心思比较乱,肝气不舒,心神耗散都有问题。所以内观以养神。如果这么做,则水可以升而火可以降。就是他的身体内是有虚火的,那怎么控制虚火呢?如果你不消耗,肾水可以滋生,阴血可以滋生,这样就把虚火给降下来了。所以他应该是在情绪调理方面很重要。但是这位周本道先生怎么样呢?“彼勇于仕进”,就是他对当官,打仕途上往前走特别热衷,压根儿就没听朱丹溪的话。你说的有道理,我懂,但是现在我差一步就到处长了,还应该往上再努力一下。于是就拼命往前走,天天在外面忙,周旋于大官和豪门之间,天天往外跑,“不守禁忌”。这个朱丹溪说的,如果你多吃点,我给你开点补血的凉药,养血,再开点滋阴的药,也可以稍安,也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如果你内外不静,你身体里面阴气不足,阴血不足,虚热在里面不断地扰动,外边你也不安静,到处跑,天天在名利门中走,得失之间会有火的。所以内外如果不安定的话,肾水不生,以后附毒必发。什么是附毒呢?吃附子引起体内的热,形成的毒叫附毒,这是古人好多中医提过的。附子这味药它是温阳的,本身它是有毒性的,如果你煎煮不够时间,是有毒性的,一吃以后嘴发麻,胸口发闷等等,会有生命危险,所以一定要煎够时间。但是这个毒跟朱丹溪讲的附毒还不一样。朱丹溪他们当年古代讲的附毒是什么呢?如果你不恰当吃了温热的药,尤其是附子这种力量特别大的药,比如你是阴虚的患者,你体内有实火,体内有热的患者,如果你错误的吃了附子以后,他的体内加重热,会产生毒的效果。这种效果会变成疮在哪冒出来,这种叫朱丹溪讲的附毒。这种情况,大家看朱丹溪提早就预言了,就说出来了,如果你不安静的话,你会有附毒。因为我说的你全没听呀,你完全没有考虑到病根在哪,所以朱丹溪给预测到了。后来,他这个病好了以后上外地当官,原来不是怕冷吗?朱丹溪给他吐,把痰吐出来以后,气血通畅了,他不怕冷了。这个好了以后,他到婺城,到外地当官去了。有一次天特别冷,他要巡防城市,这个城市里面有什么事,因为他当官嘛,那么天特别冷受寒了。那么受寒了怎么办呢?温阳,温阳附子是最有效的,他还不能吃生姜,他这个人性格就怕生姜,真有这样的人,就不喜欢吃姜,就跟有人不喜欢吃香菜似的,只能单独用附子了。所以当时有人让他用猪腰子片煮附子,吃猪腰子片,这个也是一种治疗方法。吃了三帖就好了。后来遇到朱丹溪,朱丹溪告诉他,说你这个不是什么好事,你“可急归”,什么意思呢?你可以早点往故乡走了,什么意思呢?朱丹溪这个时候给他说的话就简单了,就仨字“可急归”,什么意思?再说别的没办法了,无益处了。大家说这种人碰到朱丹溪了,不是有救了吗?别说有救了,他不听朱丹溪的,你给他开方他都未必吃,你说的这些思路他都不去做去,调养自己呀,都不去做去。所以见到神医这样的人也没办法,朱丹溪这种大医他都没办法,朱丹溪给他就说仨字“可急归”,你赶快往家走吧。这话的含义是什么?要出事了。一般古人讲,去世要去世在家里面,你早点回家,算是归到故乡了,所以“可急归”三个字。为什么呢?朱丹溪“知其附毒易发”,知道他不断地吃附子,他又不养阴,他外边天天忙,所以附毒马上就发了。“彼以为迂”,对方周本道先生,以为朱丹溪迂腐,你说的话不对,迂腐,我才不听呢。结果半年以后,“果发背而死”,什么意思呢?发背是什么呢?后背长大疮,这就是体内有热有毒,这个热气血壅结,结果发出来了。那么一旦发出来的时候,肿的老大,这叫发背。在古代的时候,发背确实会死人的。大家知道项羽的亚父范增,就是发背而亡,古代很多名人都是患发背而死的。所以这个病例大家看一下,这是一个失败的病例,朱丹溪没治得了他这个人,虽然当时的病给他治好了,但是没治得了他的命,这个人他太汲汲于名利了,太看重名利了,为了名利他觉得健康这些东西都没必要,朱丹溪讲的太迂腐了,我不听。大家看到没有?这是典型的最终命一定不好的患者。其实我看过很多这样的患者,大家来找我,我看到都是什么?您每一次生病,其实都是您生活习惯,或者您人生态度等等等等,在某些方面有问题,所以每一次生病最先做的是什么事儿?最重要的是要反思,我为什么会生这个病。尤其是一些大病重病慢性病,为什么会生这个病?肯定跟你饮食习惯,跟你起居,跟你劳逸等等有关系。这个时候我觉得每一次生病,都是上天给你一次警告,让你去反思。有的人逮着我了,罗博士再给我开一个方吧,这个方太见效了,过了一个月,又来找我了,罗博士再给我开个方吧,这样的持续很久,有的两三年都有了。为什么这样呢?他生活状态一点没改变,什么都没改变,问题越积累越多。我这个方能解决掉一时问题,但是他什么都没放下,还在劳累中,还在情绪煎熬,跟别人争斗中,不开心中等等这么过,我觉得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呢?我有的时候不断跟人讲,生病是上天给你一次警告,你一定要反思以前自己的生活状态,你反思了,你调整过来了,其实这个病好调,开几个方就调过来了。但是如果您没反思,你还按照原来的路走,您的病只能越增加越多,因为它已经增加很长时间,发展到现在的疾病了,这是一个很漫长的积累,您不改变,它沿着这个路继续往外增加,势头会越来越猛的。所以这个事儿大家一定要反思。像周本道先生,朱丹溪点他好多次了,最后的话很明显了“可急归”,赶快回家吧,他还是在外面天天忙,体内该怎么调理呢?不调理,所以最终丧失了自己的生命,发背而亡,很可惜。第一,我们要学会有病以后反思自己,该哪方面调整要调整,大家一定要下决心。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得病觉得找神医就行了,我跟大家讲,你找到朱丹溪都没用,大家看到没有,你不反思,你找到朱丹溪这样的大医都没用。所以一定要反思,这是第一。第二,朱丹溪这个医案里面,他放在这篇文章里讲,有的时候是有真寒假热的,真热假寒的。比如说这个人怕冷,你觉得怕冷,就是受寒了吗?就是阳虚吗?就应该用温热的药吗?不是的。有的时候是这样的,有的时候不是的。朱丹溪前面讲的理论讲的很多,我用实际来讲。我母亲当年患了慢性肾炎,当时西医说治不了,西医说最后只能发展到肾衰的阶段。我也没什么办法,只有激素冲击一条路,别的没什么办法。所以在肾病治疗方面,慢性肾炎治疗方面,西医是真的没什么办法,只有激素这样一个疗法。医院找我谈,说你母亲肯定是最后肾衰,按照教科书讲,无一例外,全会发展成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这个做好准备,没办法。我就给调理。当时我妈什么状态呢?我母亲特别怕冷,比别人穿的厚很多很多,浑身怕冷,如果你看到他怕冷,穿那么厚的衣服,在夏天的时候,穿厚毛衣,你可能会觉得温阳对吧?但是温阳是不对的。为什么呢?我当时正好在北京,学完赵绍琴老先生肾病治疗经验,这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大师,赵绍琴老。当时我学完以后,赵绍琴先生他的观点是什么呢?他说这个肾病是有瘀血和郁热凝聚在肾经,这个时候气血浑身是不通畅的。气血不通畅的时候,你的能量带不到体表,体表就怕冷。因为正常流通,血液带着温度到四肢,温暖四肢去,现在你血液循行的缓慢,这有瘀血,把经络给堵上了,所以你四肢浑身会怕冷。这种怕冷并不是阳虚,而是瘀导致的。所以赵老他调肾病怎么调呢?用凉药给你凉血,芦根、茅根都用,再一个帮你活血,丹参、茜草,给你活血通络,所以他的小方子很简单,就是凉血化瘀。我就给我妈服用,结果随着药一点点服用,我妈的衣服一点点开始减,觉得不那么冷了。等到肾病治好了,当然这个过程很长,用了一年的时间,这个肾病好了以后,穿的跟我们一模一样了,就不再怕冷了。如果当时错误的治疗,你去给温阳就错了,就容易出问题了。所以过去中医肾病治疗经常见到这种误区,看到患者怕冷,以为是肾阳虚,就给温阳补肾,结果确实很多患者治不好,因为当时肾病的治疗效果是不好的。后来大家意识到有瘀血在里面这种思路以后,疗效才提高。这个我用我母亲的例子来说这个事儿,有的时候你怕冷怕寒,不一定就是你阳虚,有一部分是阳虚的,你看舌头,舌头是白的,确实有阳虚的表现,大便稍微一凉点就腹泻。那么有的不一定是,有的有瘀阻,有瘀阻的人,你看会有瘀血指征,舌头底下甚至有的是红的,上面舌苔很厚,有痰有湿有瘀血凝结在一起等等,所以大家要学会识别。像这个病例开始,朱丹溪就讲了,如果有人体内有热的话,这个热气在里面蒸腾,那么堵在里面,把液体蒸腾为痰,所以大家看见没有,这个体内就容易出热痰,叫痰热。那么这个痰热会阻塞经络运行,你会感觉怕冷,所以朱丹溪为什么用吐的方法,吐出很多胶黏的痰,体内你看不见的痰更多。痰出来以后,怕冷的情况就减少了,所以这个也是一种瘀,有的瘀血,有的是痰在里面阻塞经络运行,有的是湿气等等都会导致感觉你怕冷。那么如何去识别?这个是中医的功夫,一个中医好坏,能不能识别出来,这个人是真寒假热,能不能识别出来,这个是看你功夫的。所以这个是今天第二个学习的要点,大家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怕冷,都是阳虚。有的血亏,血不足了,根本就没有流到四肢,所以四肢得不到血液温度的温养,也怕冷,有的女性朋友一到冬天,四肢冰冷,冷的要命,这种情况有的是血虚,有的是瘀血,都有可能,不一定都是阳虚。所以这个大家要心里有数,原来怕冷的未必都是阳虚。今天学第三个要点,关于附子的用法。朱丹溪他们,其实古代有一批医家,对附子持特别冷静的态度,附子温阳用好效果特别好,确实特别好。但是如果你一味的强调附子,所有的病来了都温阳,那是不对的。我就听说过有这样的人,我认为所有的病都应该用附子治疗,自己吃附子,吃得吐血而亡,人去世了。这个就是不可偏执,因为中医治病一定是辨证,寒症确实是阳虚,我用附子去温它是可以的。如果温之前,如果你能去补肾,给他燃料补足,你再去温它效果更好,因为补肾之药,你再给他补效果更好。有的时候阴虚,体内有肝火,有各种热,你再给他温阳就是不对的。而且用附子的时候也是有技巧的。比如说像上海,民国的时候祝味菊,祝味菊用附子的时候,他就加龙骨牡蛎,有收敛之药,要把它收敛下来,别让他火泛滥的太厉害。像四川,有擅长用附子的人。你看他的方子不是上来就用附子,上来先开一点方子,生山楂、半夏等等,先把身体通道打开,让脾胃通道打开以后能吸收了,然后再用附子,这都是一些技巧,否则的话,你上来他体内痰和湿都堵在里面,你上来就温,就容易出问题。所以把通道打开,把里面清一清,通道搞的干净了,再给你慢慢补,这个效果才好。所以这个用途也是有技巧的,这个需要中医爱好者了解的。因为有的中医爱好者听说,温阳这个特别好,我温阳附子效果特别好,我们就吃附子吧,天天这么吃。我真的见到过吃附子,最后出现附毒的,我亲眼见过,后背长大疮的,就是在吃了一段时间附子以后引起的。这是什么呢?就是体内痰湿没有祛干净,再有点肝火。这样不适合大量吃,应该先调理一下,再慢慢的配合其他药再服用。这个需要大家了解的。今天跟大家就聊到这,非常感谢大家收听,下次我们将接着来讲朱丹溪看病的故事,各位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下次再见!上期回顾
补气补血,缓慢扶正是王道
朱丹溪语音文字复习(←点击即可阅读)
语音文字◎罗大伦
编辑◎紫叶
罗博士的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