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与肠道感染

发热:医学术语,又称发烧。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称为发热。每个人的正常体温略有不同,而且受许多因素(时间、季节、环境、月经等)的影响。因此判定是否发热,最好是和自己平时同样条件下的体温相比较。如不知自己原来的体温,则腋窝体温(检测10分钟)超过37.4℃可定为发热。

发热分度:低:37.3~38℃;中:38.1~39℃;高:39.1~41℃;超高:41℃。

发热的疾病有哪些:1、可能引起长期高热的疾病主要有败血症,肺炎,脓胸,细菌性心内膜炎,肾盂肾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还有一些传染病,如伤寒,副伤寒,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等,也能引起长期高热.2、可能引起长期低热的疾病主要有结核病,慢性尿路感染,慢性肠炎,慢性鼻窦炎等.3、一些非感染性疾病也能引起长期发热.如风湿热,类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等结缔组织病,某些药物或生物制剂,异体组织等引起的变态反应,白血病或其它恶性肿瘤等组织和细胞坏死等原因,均可引起长期高热或低热.4、另外,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颅脑损伤,脑肿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可使体温中枢调节失常,导致长期发热.癫痫持续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可使机体产热过多而致发热.广泛性皮炎,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均可引起发热。

#肠道健康#什么疾病应该看肠道门诊: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霍乱、副霍乱以及食物中毒等;阿米巴原虫引起的阿米巴痢疾;相关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肠道疾病的预防:

1、洗手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工作结束、外出归来、饭前便后洗洗手,可以将手上90%左右的微生物洗干净,大大减少污染的机会。

2、不喝生水,饮用水煮沸后用,可杀灭致病微生物。

3、吃熟食,少吃凉拌菜宜,吃时应洗净,生食瓜果也要洗涤消毒;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病死的家禽、家畜、不新鲜的食品不要购买;尽量少食用易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丝、贝壳、螃蟹等水海产品,食用时要煮熟蒸透。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腌后直接食用的方法都不可取。凉拌菜不妨加点醋和蒜。

4、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食用前要加热,以热透为准。

5、烹调时,餐具应该严格消毒,生熟食品用的炊具要分开;最好不要在路边露天饮食小摊点就餐。

6、搞好室内外卫生,清除垃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蟑螂等肠道传染病的传播媒介。

7、同时个人注意劳逸结合和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自身免疫力,有利于预防传染病感染。

、如果发现患有上吐下泻等症状,切不可大意,要立即就医,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ierlighting.com/symx/1352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