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大学培养出来的废材
有人说中国的教育界怪现象:就是如果你想做文学家,就千万不要上中文系,否则就一辈子写不出好文章来了;如果想做教育家,就千万不要去读教育学院;想学哲学,也千万不要上哲学系;想做历史学家,也不能上历史系,这就是中国大学的“专业贡献价值”。
医学这种必须讲究“疗效”的专业教育,也变成了表演用的“摆设”和笑话。我们培养了大批的国家承认资历的“正宗中医医师”,他们并没有把中医发扬光大,这些只会讲课不会治病的“教授”,医院里只会混日子的“中医师”,成为了“大陆中医的主流”——他们正是中医的掘墓人。
大家一定很奇怪:为什么中国这么多的中医大学,怎么就连一个像样的中医都培养不出来?
答案非常简单,也很惊人:因为中国60年来各级中医药大学采用的各种中医教材,全部是西医编写出来的。因此,表面上用的是中医的词汇和术语,但是内在的思维方式,以及对这些术语理解的方式和解释概念,都是西医系统的。因此,入门就错了,怎么可以学会真正的中医呢?
我相信让鸡子来教鸭子游泳,最终鸭子不但没有学会游泳,反而连走路都不会了,变成了非鸡非鸭。中国的中医学院就是专门培养这种四不像的人才的。他们不懂真正的中医,只会说一些中医的语言,但是却不理解其内在的含义。
他们也不懂西医,不会用西医治病。因此最终就成了“大病治不了,小病治不好”的中医人才,被培养成了比庸医还差的“废柴”。医院里,就挤满了大批连个小感冒都治不好的“中医师”。
早在年,焦树德,邓铁涛老中医就在《现代教育报》上发表了署名为《中国几十年没有培养出真正的中医》的文章,对我国的中医教育进行了深刻反思。
国医大师裘沛然也曾公开说过:“医院校培养不出来合格的中医,培养出来的简直就是废品,连庸医的水平都达不到;庸医也懂一些中医的汤药方剂的。可现在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中医的理法方药根本不懂,这是中医教育很大的失败,中医教育已走入歧途。”
都说中国的教育体系已经沦落成了全世界的笑话。如果我们学不会外国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尚可以理解。但是作为中医这种“中国的国粹”,一个老头不用学习教育学心理学,都可以带出医术不错徒弟的。
这种极为简单的中医教育,我们国家花大钱建立了的各级现代化的中医大学,居然连一个像样的中医师都培养不出来,60年来把大批的年轻人送进去,却走出来一批连庸医都不如的“废柴”。
年,中医要建立中医学院,“系统教育培养”中医人才了。“科学派”认为:传统中医的“父传子,师带徒”的传承方式是“原始和落后的,不科学的”,因此要求按照苏联的大学课程设置方式,“科学地培养中医”。这个任务显然只能让西医学习中医后,出来编写“科学的中医教材”。
于是,年就出现了第一批九种“未经审定的草稿试用教材”。年,根据这些草稿,医院校称为“一版教材”的标准版中国中医教科书。目前中医系统认为最权威的版本,是年出版的“二版教材”。文革期间“简化内容”后出版了三版教材,后来年的四版教材,以及年的五版教材等,都是在这个版本上“重新补充修订”而成的。
当年的编者之一张大钊写的回忆录,说明当时的编写情况:“年我在西医学习中医班毕业,就参加了当时卫生部主管中医工作的副部长主持的全国中医学院第二版教材修订会议;最后指派黄星信,曹鸣高,金寿山和我四个人一起在上海编审整套教材。
年全套18本全部出版,成为内地和海外中医学院的主要教学课本。由于课本上印有我们几个编者的名字,因此我们几个系统学习过中医的高级西医的名字,在海外就有了很高的知名度”。(《我与中西医结合事业》,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年)。
我百度了一下这个人,得到如此信息:“张大钊,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内科,年又于湖北中医学院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毕业,并获卫生部颁发奖状。年退休。”也就是说,这批所谓的“高级西医”,只是刚刚毕业的西医专业大学生,当年只有20多岁,根本就没有医疗经验,无论中西医的临床治疗体验都很缺乏。
只是简单地上了一个“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就算是他们学得再好,也仅仅是懂一些书面知识,根本就没有去做中医临床治疗,没有中医实践的经验,就被卫生部主管部长指定去编写“全国中医学院通用教材”来“系统培养中医人才”?这种近乎小孩子办家家一样的做法,还敢大面积全国铺开大干,瞎干的“教育模式”,大约就只有中国敢做吧?
而且更可笑的是:西医专业的学生不必学中医,但是中医专业的学生都一定要学西医。
因此课程安排上,中医课程和西医课程按比例设置,大致上“基础课”40%的内容是西医的,专业课30%的内容是西医的。加上中国的大学大约有三分之一强的课程是要上各种政治课的,再加上很耗精力的英语课,这样学生四五年的中医学院读下来,到底有多少时间在“学中医”呢?
这样的中医大学毕业出来后,自然是个不中不西的废品,当然连“庸医”都赶不上了。(参考材料:某中医药大学本科生培养计划中,中医专业的课时仅占33.86%,西医课时则占39.38%,英语、计算机等公共课占26.76%。中医经典基本不认真学习,中医研究生则忙着搞“动物实验”等现代医学项目)
而当时“国家中医教育体系”内部的人,即使知道这些教材和教纲是瞎编的,这种教学方式不可能教育出真正的中医;但是,只能“服从组织”。反正又不是自家的事,都是“给国家办事”,得过且过,于是大家就这样一起混日子。
一直混到了今天,创造出中医学院60年来根本就没有培养出什么中医人才的伟大光荣正确的现代教育记录,只培养了大批的“中医掘墓人”,而且看样子还要继续下去,中医学院依然在“误人子弟到永远”。根据这些教材改编的“新教材”依然在使用。
这就是可怕的“中国式现实”。更可怕的是:医院校,毕竟还有一批“传统出身”的中医,医德,医术都很好,足以跟西医比个高下。
但是这批人当年在“体制中”,无法施展自己的真正本事,更无法把自己的真正本领教给后人。现在这批传统中医老的老、死的死,现在中医学院里面剩下来的执教老师和教授全都是建国后“西医学中医”培养出来的“人才”。即使想要恢复“传统教育”,可是连种子都找不到了。
广西中医学院前几年就想办一个“传统班”,实行古人的“师带徒”制度,可是突然发现,想学老母鸡孵蛋,蛋是找到了,可是却找不到老母鸡。于是这个“传统班”计划,就不得不流产了。
2老中医为何不编写“中医教材”
北京的王教授质疑邓铁涛老中医:如果邓批评西医编写的中医教材不好,邓老作为传统医学世家传承培养出来的老中医,为何不出面编写一本“真正的中医教材”呢?大约也只有不懂中医的人,才会做这样的要求和质疑。因为,如果要模仿西医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和原则来“编写中医教材”,真正的中医是编不出来的。只有西医才会去编写这样的教材。甚至正宗的,有责任,有良心的西医都不敢去编写这种教材,只有类似张大钊这种刚刚毕业的,不懂中医,也不懂西医的“初生牛犊”,才敢去编写“系统科学的中医大学教材”。难道真想学中医就没有教材吗?当然有!而且不用去编写,现成的教材。这就是古人留下来的经典医书。作为中医基础入门,学中医就必须从《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籍开始。有基础后,就需要在临床实际医疗中,不断学习和参考历代医学名家的各种医学典籍和经方验方,积累经验。这些流传至今的医书,每一部都是当年最有水平的医者呕心沥血,总结一生从医经验后写出来流传后世的,比今天中医学院里面采用的这种由乳臭未干的毛孩子用“多快好省”的大跃进手法编写出来的、必将遭遇千古骂名的“国家中医统一教材”不知道高明多少万倍,难道还用得着去“新编中医教材”吗?这样的中医,学起来难吗?其实不难。有真老师带的话,半年左右就可入门,四五年的积累,就可以有很不错的医术很,对很多常见病就可以“应手而除”了。不过,上面这些含金量很高的中医基本经典,在中国的中医学院里面,居然是“选修课”!由于中国的基础教育太先进了,领先世界水平,导致学生们连自己国家的文字都看不懂,中医学院的学生普遍看不懂古医书,把阅读医学经典视为畏途。中医四大经典,要由老师一点一滴翻译成现代汉语慢慢教,还是选修课或者“高级研修课”。中医学院里面,仅仅一本《伤寒论》,居然就可以开一个“《伤寒论》硕士生班”,读完了硕士,还可以继续上“《伤寒论》博士生班”。按这种进度,要读完中医经典,那不就要获得十个八个的博士学位了?等学完的时候,也该退休了吧?这就是今日中国的“正规中医学院的中医教育”吗?在这个国家中医教育体制里面,如果居然能够出现一个会治病的医生,他必须是另类和绝版品种,而且必须抵抗种种的阻力而自学成才。3西医临床在校生,因何可以胜出同龄人?
年8月,河南李浩燃师友于第三期《仲圣经方临床实战讲座》
(以下来源于仲圣师友河南李浩燃师友投稿整理)从年年6月第一期《仲圣经方临床实战讲座》,到现在,跟随涂华新导师学经方已经两期了,感触颇深:从中医小白,可能连小白也算不上,到现在有了自己对中医,对经方的一点点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中医思维。“传承经方,读好伤寒”,这是在笔记本的扉页,由涂老师亲笔写的,这不仅仅是一句话,更是一条路,一条通往经方大门的一条路。跟涂老师学习的这几天经方,受益匪浅。我是西医临床在校生,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感觉超过自己同龄人,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从涂华新导师所讲的《脉诊》,浮、沉、迟、数,到《舌诊》,再到经方桂枝甘草汤、葛根芩连汤、升陷汤、桂枝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小青龙汤等等,完全刷新了我的认知,颠覆了我的认知,让我领略经方的魅力。就以柴胡桂枝汤来说,你能想象吗?小儿多动症、抑郁、心脏病、癫痫、肝癌、肺癌、白血病、强直性脊柱炎、颈肩腰腿疼、高血糖、高烧不退、乏力、胆囊炎、胆石症、重症肌无力、前列腺癌、雀斑、过敏性紫癜、肾小球肾炎,还有很多很多,真的,只要对证,都能治愈。经方的魅力,涂老师的魅力,仲圣平台的魅力,你难以想象,还有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一起交流的老师们,真的是刷新了自己的认知,更加坚信了自己走向经方的这条光明大道,没有撤退可言。我虽然是在读西医临床,但在业余时间一直研读中医,自从来学习涂老师的经方讲座后,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都没有找对路,跟大部分研究中医的老师一样走偏了,研究时方,从而忽略了经方的重要性。说实在的,现在接触了经方,就相当于快找到中医的大门了,在这条路上,我会越走越远。我是在校生,没有很多机会接触经方,运用经方,而我最近一次接触经方是我自己,当时无缘无故,胸肋像扎针似的疼痛,这种疼痛一直持续了两三天不见轻,当时脉有点弦,吃了一剂桂枝倍芍汤,说实话,当时家里人给我取了一剂,原量的,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喝一剂。当时喝了两次,感觉效果不明显,还是有点疼,心想还有最后一顿,怎么还不好,喝了第三顿时候,疼痛感完全消失,这就是经方的魅力,真的经方对证,真的超级快,有时候一顿见效,直到现在都没有疼过。感谢经方能让我摆脱疼痛的困惑,感谢涂老师把我带上经方这条光明大路,感谢仲圣平台给我提供这么一个宝贵的机会,还要感谢医学顾问老师不厌其烦的帮助,真的,从医学老师身上明白了仲圣平台的服务理念:“因为真诚,所以不同”的真正含义,也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4仲圣师友因何有了转变?
中医大学毕业生经过系统学习,面对疑难病症患者还是无能为力,来到仲圣平台学习涂华新导师经方讲座后,临床诊断患者能够准确辨证开方。仲圣平台是一次新生,更是患者福音!
师友们早早就来到了仲圣经方讲座现场,涂华新导师全程手写,会场鸦雀无声,师友们全神贯注听涂老师讲解经方。涂华新导师讲的经方与在校学习到的是完全不同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中医的整体观念,使他茅塞顿开!
虽然是科班出身,但在临床上却不知道怎么开方,仲圣平台是基层医生的照明灯!
西医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萌芽中转型,相信是正确的选择!因为父亲的引领,跟着涂华新导师学习经方,领略到经方的神奇,让一个起初只知道抗生素、输液、手术等才能治病的西医医学生,跟着涂老师学会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学会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父亲是中医医生,参加了仲圣平台涂华新导师的经方讲座,给儿子报名了《仲圣经方薪火传承讲座》,参加线下讲座后,受益匪浅,要将经方传承下去!
携手儿子、儿媳、女儿、侄女一起参加仲圣平台涂华新导师经方讲座的学习,儿子还介绍了他的同学也来学习经方。振兴中医文化,从经方抓起!
仲圣经方临床实战讲座
年第二期(总48期)
《仲圣经方临床实战讲座》郑州站
时间:年4月11日(全天签到)
讲座:年4月12-14日(周一-周三共3天)
讲师:涂华新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