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本该是享受美好青春的年纪,梁国滨却被尿毒症折磨得不得安宁。
54岁的梁红林整日为筹集救儿一命的医药费奔走。
当梁红林得到了与儿子肾移植配型成功的消息后,全家人重新燃起了希望。但几十万元的医药费,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他说,如果可以,他想用自己的性命,换儿子后半生的安康。
这病一次比一次严重
每天凌晨,梁国滨的父母就已经起床开始准备早餐店的食材。懂事的梁国滨在身体状态好一点的时候,会到父母开的早餐店里帮忙,因为无法干重活,他只能帮着看店、收钱。
7月14日上午,记者在劳动路一家只有20多个平方米的早餐店里,见到了梁国滨。他脸色发黑,腿和脚都有些浮肿,左手臂因为透析插管肿得很历害。
“医院透析三次,爸妈都挺忙的,现在基本医院。”梁国滨很坚强,也很健谈。本该是工作、找对象成家的年龄,梁国滨却只能每天承受着病痛的折磨。
13岁时,梁国滨突感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后,确诊为慢性肾炎。无奈,梁国滨只能休学,接受治疗。身体恢复之后,梁国滨重返校园,可谁知道,在初中快要毕业的时候,因为肾炎复发,梁医院,第二次休学。
第二次出院后,原本以为生活已经完全恢复正常,梁国滨努力学习,考入了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可是刚上大一,梁国滨又感到身体不适,浑身乏力、嗜睡,严重的时候,吃什么吐什么。到医院检查之后,被确诊为尿毒症。这一次,梁国滨彻底休学了,一周三次透析,严重时,要住院治疗。
梁红林清楚地记得,当儿子被确诊为尿毒症后,他和妻子一夜没合眼,妻子哭红了双眼:“我的儿子命太苦了,他从小学习就好,可是三次休学,这病一次比一次严重。”
父亲:我的肾给你
连续吃中药,不间断透析,用尽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也打破了全家人的梦想。
有一次,梁国滨病重,住进了ICU,父母亲在病房外守了五天五夜。
梁红林听说,这个病可以换肾,只是换肾的费用多,后续吃药的费用更多。
“如果不换肾,老是靠吃药和透析,费用太多,也没办法根治,儿子太痛苦了,亲戚朋友的钱都借遍了,还不如搏一搏。”梁红林开始带医院四处求医,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自己的肾移植给儿子。
医院,父子俩配型成功,这个消息,给梁国滨一家人带来希望。可是高额的医药费,让梁国滨的父母再一次陷入了困境。
“我一定要给儿子第二次生命,医院通知做手术的消息,我和他妈妈每天起早贪黑经营早餐店,多存点钱,哪怕是砸锅卖铁,我也要把肾给儿子,他还那么年轻……”说这番话的时候,梁红林声音哽咽。
社区:发起倡议救助
在得知梁国滨的事情后,城中区南滩街道办事处南山西社区非常重视,他们在年底的时候,把梁国滨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帮他享受到了相关的医疗救助政策。
当得知梁红林和梁国滨的肾源配型成功,需要巨额医药费,南山西社区在辖区发起了倡议书,希望爱心人士和爱心单位、辖区党建联盟能为梁国滨捐款,帮他渡过难关。
南山西社区党委副书记甘振华说:“梁国滨有低保,但他的父亲梁红林因为户口不在辖区,无法申请低保,换肾之后梁国滨面临高额的后续治疗费用,所以我们在发动捐款的同时,也在为梁国滨的医药费想办法。”
“这么多年,民政部门、街道、社区真是为我们一家人帮了大忙,儿子几次住进重症监护室,除了一周三次透析的费用,住院的费用和平时吃药的费用都是不小的数目,要不是社区的帮助,我们也许早就支撑不住了。”梁红林感慨地说。
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懂事的梁国滨一直面带微笑:“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还不如开心一点。”他告诉记者,希望病好之后,能找到工作挣钱,好好孝顺父母,回报社区和那些帮助过他的人。(记者燕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