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医话
何晓瑾教授从瘀热辨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案
作者简介
管玉洁,南京中医药大学级中医内科学风湿免疫方向在读硕士研究生,师从何晓瑾教授,主持省级研究生创新课题1项;在CSCD-C刊发表论文3篇,其中第一作者1篇;获年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医案大赛一等奖,-年学业奖学金二等奖
·基本情况·
陈某,女,16岁,学生。
主诉:面部红斑样皮疹反复1年余。
现病史:来诊时患者已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3月,现口服硫酸羟氯喹(赛能)每天两次各0.2g、醋酸泼尼松片每天15mg,每周一次服用甲氨蝶呤10mg以控制病情。面诊时可见到患者面部红斑样皮疹,呈对称性、蝶形分布,无鳞屑,对光过敏。此外患者明显脱发,双膝关节时感疼痛,偶有心慌感,未见发热,无口腔溃疡,胃口尚可,二便调,夜寐安,平素月经周期正常,量中,色可,无血块。
体格检查:舌质偏红,边有齿印,苔白稍腻。脉细。
·诊断治疗·
中医诊断:阴阳毒(热郁血分,瘀热搏结,络脉痹阻证)
西医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方药:土茯苓30g,水牛角15g[先煎],紫草15g,生地黄10g,侧柏叶15g,牡丹皮10g,青蒿10g,知母10g,金银花10g,当归10g,麸炒僵蚕10g,蝉蜕10g,黄连3g,砂仁3g[后下],炙甘草3g。*14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
以上法适当加减约1个半月时,患者面部皮疹、脱发皆已明显缓解,右膝关节疼痛渐消,且逐渐将激素减量为每天10mg。在此基础上,守法继进并加减调整5月余,患者临床症状逐渐消失,病情趋于稳定,最终将醋酸泼尼松片进一步减量至每天2.5mg。
·按语·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造成全身多系统严重损害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初期仅累及1~2个系统,但随着病情发展,往往演变为多脏器、多系统损害,甚至威胁生命。现代医学通常以免疫抑制剂、激素、抗疟药物等对症治疗,虽然当下效果不错,但存在较多不良反应。
何老师认为该病乃因先天禀赋不足,复感外邪或因劳逸失度、情志不遂等,最终郁久化热,热入血分所致。如《温热逢原》所云:“热附血而愈觉缠绵,血得热而愈形胶固”,火毒酿化,血热缠绵则胶结为瘀热,瘀热搏结壅滞于不同部位,诸症得见。
本案患者亦然,先天禀赋不足,肾阴亏虚,无以制阳,阳火偏亢,阴虚内热,又外感日光毒热之邪,毒从热化,毒热妄行,且学业压力较重,心肝火旺,内外合邪,伤及营阴,耗灼津血,血泣不行而为瘀,瘀热胶结壅滞,壅于络外发于表则为皮疹红斑,结于络内发于筋骨关节处,则为关节疼痛;患者体内火毒热盛,热熬营阴,新血一则难以化生,二则化生后又与旧血相合,同为火毒炼化为瘀,发为血之余,瘀热互结,发失充养而见脱发。
何老师认为本病乃由热郁血分,瘀热搏结,络脉痹阻所致。初诊时面部皮疹反复且见关节疼痛,处于SLE活动期,故治当以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为主。治疗过程中该患者诸症逐渐缓解,撤减激素,由初诊时每天15mg减至每天2.5mg,复查各项临床指标均稳定。(.8.1复查血沉15mm/h;抗双链DNA定量测定20.5IU/mL;ANA抗体谱11项:抗nRNP/Sm阳性(+);免疫八项:类风湿因子21.2U/ml;补体C30.87g/L;补体C40.15g/L;血生化:白蛋白49.1g/L,碱性磷酸酶62U/L;尿常规:白细胞+-;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皮损明显减轻、关节疼痛消失,随诊至今未复发。
何
教
授
说
SLE患者的皮肤损害常为其首发症状,正确认识并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在对重要靶器官的保护、改善疾病预后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此案我们从其瘀热病机入手,予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不仅明显改善了患者皮损等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还顺利撤减了激素,病情向愈,随访稳定。
中医药在治疗疑难疾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作为中医人我们有义务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