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可累及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多样。超过50%的SLE患者可能会并发心血管疾病。现有研究多集中于SLE患者的心包炎、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对于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这种极易导致死亡等严重不良结局的心血管受累表现,尚缺乏长期随访数据。
近日,丹麦学者开展的一项长期队列研究表明,与普通人群相比,SLE患者发生心衰的风险增加超过5倍;在心衰患者中,SLE病史与高死亡风险相关。该结果于4月13日发布于期刊JAmCollCardiol.(影响因子20.)。
研究设计研究筛选丹麦国家患者数据库中的SLE病历(-年确诊;无心血管病史),并纳入性别、年龄和共病情况相匹配的普通人群作对照(匹配比例为1:4),比较SLE患者与普通人群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并对比在心衰患者中,SLE患者和对照者的死亡率。随访终点为参与者确诊心衰、死亡、失访或研究中止。使用风险比(HR)、95%置信区间(CI)等表示相关数据。研究结果研究共纳入名SLE患者与名对照者(中位年龄44.6岁;男性比例14.1%)。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SLE组和对照组随访中位时间分别为8.5年和9.4年。随访期间,SLE组发生心衰的绝对风险为3.71%(95%CI:3.02~4.51),对照组为1.94%(95%CI:1.68~2.24),存在显著差异(p<0.)。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心衰的发病率如下表。表1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心衰的发病率这表明,与对照组相比,SLE组发生心衰的绝对风险明显升高;并且随访第一年中,SLE组心衰的发病率是对照组的6.88倍。年龄分析显示,与年龄高于中位年龄的患者相比,低于中位年龄的患者心衰的发生率更高。心力衰竭的死亡风险随访期间,共名SLE患者并发心衰,匹配到名无SLE病史的心衰患者作对照。SLE组和对照组从确诊心衰到死亡、失访或研究中止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3.1年和4.4年。SLE组和对照组心衰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08/人年(95%CI:84.06~.3)和76.1/人年(95%CI:66.76~86.74)(p=0.02);校正后的HR=1.50(95%CI:1.08~2.08)。这表明,与对照组相比,SLE组心衰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明显升高,是对照组的1.5倍。其他心血管受累事件的发生率随访期间,除心衰外,参与者发生其他心血管受累事件的绝对风险如下表,SLE组各事件发生率皆显著高于对照组。表2其他心血管受累事件的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讨论及结论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LE组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就心衰而言,随访第一年中,SLE组的发病率是对照组的6.88倍。这一结果提示,医生应注意预防SLE患者并发心衰等心血管疾病,而随访第一年的高发病率也强调了在SLE疾病早期进行心脏监测的必要性。对此,可通过6分钟步行试验、脑钠肽水平、心脏超声等方式评估患者的心功能。在心衰患者中,SLE病史与高死亡风险相关,这提示存在SLE病史可能是心衰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此外,基于常识,我们普遍认为,相比于年轻患者,老年患者可能更易出现不良结局。但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数据显示,与年龄高于中位年龄的患者相比,低于中位年龄的患者心衰的发生率更高。可见,对于年轻SLE患者,也不可掉以轻心。参考文献:YafasovaA,Fosb?lEL,SchouM,etal.Long-TermCardiovascular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