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党西强易著文
单位: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童肾脏专科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学组于年对"我国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六)狼疮性肾炎诊断治疗"[1](以下简称版指南)进行了修订,形成我国儿科"狼疮性肾炎诊治循证指南()"(以下简称版指南),本次修订主要参考: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的"关于狼疮性肾炎检查、治疗和管理的指南"[2]、年国际改善肾脏病预后委员会(KDIGO)的"狼疮性肾炎"治疗指南[3]、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和欧洲肾脏学会-欧洲透析和移植学会(EULAR/ERA-EDTA)的"成人及儿童狼疮性肾炎管理建议"[4],结合国内外文献介绍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我国儿童肾脏专家多次讨论及通讯讨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而成,现就版指南有关问题作一初步解读。一、关于诊断1.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及儿童狼疮性肾炎的诊断:
临床诊断狼疮性肾炎首先必须掌握儿童SLE的诊断标准。儿童SLE的确诊比成人困难,其初期不典型的症状最多见为关节炎、关节痛和肾脏受累,其次为发热、面部红斑。早期诊断更为困难,因而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常比成人迟,血清学检查有助于作出诊断。目前仍推荐以美国风湿病学会年修订的SLE分类标准作为诊断标准[5],但可以参考年红斑狼疮国际临床合作组提出的最新标准[6],以提高早期诊断率。目前我国多参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年制定的"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建议"中提出的诊断标准[7]。儿童狼疮性肾炎的诊断延续使用版指南提出的标准[1]。
2.提出尽早肾穿刺组织病理活检(以下简称肾活检)的重要性:
版指南强调了结合肾脏病理治疗的重要性,不推荐以临床表现作为制定治疗方案的依据。狼疮性肾炎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要求临床医生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并结合肾脏病理类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有疾病活动性临床证据、未接受过治疗的患儿均应进行肾活检,除非有明确禁忌证。
3.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分型:
目前采用公认的年ISN/RPS制定的新的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分型版本[8]。此版本将狼疮性肾炎各型的病理改变描述得更为明确和细化,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疗效评估及预后的评价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狼疮性肾炎的病理诊断,除了有关肾小球受损的描述诊断分型外,还需描述其肾小管及血管损害的表现,尤其不要漏掉以肾小管损伤为主要表现的肾小管间质损害型狼疮性肾炎的诊断。
4.狼疮性肾炎的活动性评估[9]:
狼疮性肾炎诊断后,应尽量争取肾活检,并一定要对狼疮性肾炎的肾组织病变作出活动性评估,目前多推荐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半定量评分方法,对增生性狼疮性肾炎在区分病理类型的同时,评价肾组织的活动指数和慢性指数,主要用于决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活动指数≥11/24分,提示病情重及预后不良,症状多且严重,表明狼疮性肾炎高度活动,需要激素冲击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这些病变如经及时、适当的治疗,病理改变可能逆转。慢性指数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慢性指数高的患者5年肾功能保存率明显低于慢性指数低者,对治疗的反应性较差。若慢性指数≥3/12分时,肾脏的10年存活率仅35%。
5.狼疮性肾炎重复肾活检指证[10,11]:
版指南建议出现下列情况可以重复肾活检:①狼疮性肾炎维持治疗12个月仍未达到完全缓解者,在更换治疗方案前应先进行重复肾活检。②如怀疑患儿的肾脏病理类型发生变化,或恶化原因不能确定时,可考虑重复肾活检。③肾功能恶化的患儿应该行重复肾活检。重复肾活检可以及时分析原因,了解肾脏病理变化,适时调整合适的治疗方案。
二、关于治疗1.治疗策略:
版指南强调了狼疮性肾炎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的个体化。治疗主要分两个阶段,即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诱导缓解目的在于迅速控制病情,阻止或逆转内脏损害,力求疾病完全缓解(包括血清学指标、症状和受损器官的功能恢复),但应注意过分免疫抑制诱发的并发症,尤其是感染、性腺抑制等。治疗药物主要为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只要是活动性狼疮性肾炎,为了迅速控制其活动性,就要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根据肾脏病理类型结合狼疮活动情况合理选用方案。由于目前药物选择途径比传统的多,为了避免环磷酰胺的严重不良反应,尤其避免远期性腺损害。狼疮肾炎患者诱导治疗阶段所需的环磷酰胺累积剂量通常已经接近性腺损害的负荷剂量。如果继续按照静脉用环磷酰胺治疗狼疮肾炎的美国方案要求,疾病控制后,继续每3个月冲击治疗1次,连续2年,作为巩固治疗又增加了的环磷酰胺,对性腺的危害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版指南建议环磷酰胺的累计剂量~mg/kg,当累计剂量达到建议的最大量就要改用非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替代,如吗替麦考酚酯(MMF)替代环磷酰胺。
2.羟氯喹作为儿童狼疮性肾炎全程治疗的重要药物:
早前我国儿童的狼疮性肾炎的循证指南中虽然没有提及羟氯喹可以作为基础治疗,但根据目前研究结果,版指南首次建议羟氯喹是治疗儿童狼疮性肾炎的基础用药。过去对该药治疗儿童狼疮性肾炎的作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有流行病学研究[12,13]及临床对照试验[14]的随访研究发现,应用羟氯喹可提高肾脏对治疗的反应率,减少复发,减轻肾脏受损程度。美国风湿病学会狼疮性肾炎筛查、治疗和管理指南[2]、年KDIGO的"狼疮性肾炎"治疗指南[3]及EULAR/ERA-EDTA的"成人及儿童狼疮性肾炎管理建议"[4]均建议:在无特殊禁忌证情况下,所有狼疮肾炎患者均应接受羟氯喹治疗。羟氯喹可结合黑色素阻断紫外线的吸收、抗炎及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等,其可能抑制抗原递呈过程中自身抗原加工和自身抗原多肽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抗原的结合;还可能抑制淋巴细胞的转化、增殖和浆细胞的活性,使用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减少,免疫球蛋白产生减少;此外,羟氯喹也可抑制吞噬细胞的趋化和吞噬功能,减少局部炎症反应。近期一些研究还表明羟氯喹可降低血脂水平,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因此可减少患者动脉硬化的进展。成人推荐羟氯喹一般剂量4~6mg/(kg·d),最大剂量不超过6.5mg/(kg·d),如果眼科检查正常的患者用此药通常是安全的;对于肾小球滤过率30ml/min的患者有必要调整剂量。由于羟氯喹作为基础用药的资料多源于成人,儿童研究资料少,为防止羟氯喹治疗对儿童眼伤害,推荐羟氯喹儿童患者一般剂量4~6mg/(kg·d),最大剂量不超过每日mg,并要求每3个月对患儿进行1次眼科检查(包括视敏度、眼底及视野等)[15]。
3.控制高血压和尿蛋白:
对于合并有高血压患儿,合并有蛋白尿伴或不伴高血压的患儿,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应作为首选药物,有证据表明,该类药物有抗高血压、降尿蛋白、保护肾脏的效果[16,17,18];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的使用剂量应在监测血压、血钾和肾小球滤过率水平的基础上调整,尽可能达到最大的降尿蛋白效果。血压目标值建议控制到儿童正常血压范围,参考年美国儿科学会最新指南推荐标准[19]:13岁以下儿童收缩压/舒张压对应年龄、性别、身高的正常人群的第90百分位血压值;13岁以上儿童收缩压/舒张压/80mmHg(1mmHg=0.kPa)儿童患者常选用:依那普利,起始剂量0.1mg/(kg·d),最大剂量0.75mg/(kg·d),每日1次或分2次;苯那普利,起始剂量0.1mg/(kg·d),最大剂量0.3mg/(kg·d),每日1次或分2次服用;福辛普利,起始剂量0.3mg/(kg·d),最大剂量1.0mg/(kg·d),每日1次;氯沙坦,起始剂量1mg/(kg·d),最大剂量2mg/(kg·d),每日1次。
4.治疗目标:
版指南提出的狼疮性肾炎治疗目标[2]:①长期保护肾功能,预防疾病复发,避免治疗相关的损害,改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②完全缓解:尿蛋白/肌酐比值0.2mg/mg,或24h尿蛋白定量mg,镜检尿红细胞不明显,肾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肾小球滤过率达到正常值±10%)。③部分缓解:尿蛋白降低≥50%,非肾病范围;血肌酐稳定(±25%)或改善,但未达正常水平。④治疗目标最好在起始治疗后6个月达到,最迟不能超过12个月。版指南经过指南制定专家组充分讨论,认为儿童狼疮肾炎完全缓解的定义应当体现儿童的病理生理特点,而成人的完全缓解定义的尿蛋白/肌酐比值mg/g,或24h尿蛋白mg并不适合儿童情况。结合我国儿科临床实践经验,建议尿蛋白消失的治疗目标②才是儿童肾脏完全缓解的显著标志。
5.诱导阶段免疫抑制剂的选择:
Flanc等[20]的Meta分析认为,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在维持肾功能方面,依然是最好的方法。另外的系列研究[21,22,23]表明:在增生性狼疮性肾炎的诱导缓解治疗中,采用MMF加激素治疗,与静脉(或口服)环磷酰胺加激素治疗相比,前者并未显现优势。我国的儿童临床实践研究也获得了同样的结果[24]。对环磷酰胺的疗效评价有严格的RCT证据,其具有诱导缓解快、经济等优势,在多次我国儿科肾脏专家讨论中肯定了其在诱导缓解治疗中的优先位置,因此在版指南中仍推荐环磷酰胺冲击治疗作为首选的免疫抑制剂,只有在环磷酰胺不耐受、累计量达到最大量的情况下才用MMF替代,而MMF在诱导缓解期完全替代环磷酰胺的方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用环磷酰胺时要注意:①急性肾衰竭者,当肾小球滤过率小于20ml/(min·1.73m2)时,可在甲泼尼龙冲击获得缓解后,再行环磷酰胺冲击。冲击时应充分水化(每日入量0ml/m2)。②近2周内有过严重感染,或白细胞4×/L,或对环磷酰胺过敏,或2周内用过其他细胞毒药物等免疫抑制剂应慎用环磷酰胺。③由于儿童SLE发病高峰在11~15岁,环磷酰胺可导致性腺抑制,尤其是女性的卵巢功能衰竭,治疗前应考虑青春期发育的问题。环磷酰胺累计使用剂量推荐为~mg/kg。
MMF可作为诱导缓解治疗时环磷酰胺的替代药物[25,26,27]。在不能耐受环磷酰胺治疗、病情反复或环磷酰胺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换用MMF0.5~3.0g/d(成人剂量),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持续最少3年。版指南推荐儿童MMF剂量20~30mg/(kg·d)。环磷酰胺诱导治疗12周无反应者,可考虑换用MMF替代环磷酰胺。注意以下情况应调整MMF的剂量:①治疗初期有严重消化道症状者剂量可减半,待症状减轻后逐渐加至治疗剂量。②治疗过程中白细胞3.0×/L时,MMF剂量减半;如白细胞2.0×/L,暂停MMF。③MMF治疗完全缓解平均需要6个月,如治疗6个月以上仍未达到部分缓解标准,应当重复肾活检以进一步明确病理类型,及时做出方案的调整或停用MMF。
6.治疗方案的调整:
治疗无效的严重的增殖性狼疮性肾炎(Ⅲ型和Ⅳ型)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建议如下:①原来用环磷酰胺改为MMF;②原来用MMF改为环磷酰胺;③原来用环磷酰胺和MMF都效果不好,就改为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NIs)。环孢素初始剂量4~6mg/(kg·d),每12小时1次,空腹,于服药后1周查环孢素血药浓度,维持谷浓度~μg/L,如μg/L时,可增加环孢素剂量1mg/(kg·d);如μg/L时,则减少环孢素剂量0.5~1mg/(kg·d)。诱导期6个月,治疗6个月如未获得部分或完全缓解则可停药,如获得部分缓解可继续使用环孢素至12个月,治疗6个月如未获得完全缓解则可停药,如获得部分缓解可继续使用环孢素至12个月以上,尿蛋白缓解后渐减量。应对连续长时间使用环孢素的患儿进行有规律监测,包括对使用2年以上的患儿进行肾活检明确有无肾毒性的组织学证据,如果患儿血肌酐水平较基础值增高30%,即应减少环孢素的用量。他克莫司剂量为0.05~0.15mg/(kg·d),每12小时1次,空腹,于服药后1周查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维持谷浓度在5~10μg/L,诱导期6个月,治疗6个月如未获得完全缓解则可停药。如获得部分缓解可继续使用CNIs药物至12个月以上;尿蛋白缓解后渐减量,每3个月减25%,低剂量维持12~24个月以上。他克莫司的生物学效应是环孢素的10~倍,不良反应较环孢素小。
若经常规环磷酰胺治疗后无反应,且采用无环磷酰胺的方案治疗无效,可认为该患儿为难治性狼疮性肾炎。难治性狼疮性肾炎的治疗方案建议:①对经一个疗程的初始方案治疗后血清肌酐和尿蛋白水平仍继续升高者,可考虑重复肾活检,以鉴别活动性病变和慢性病变。②如仍为活动性狼疮性肾炎导致的血清肌酐升高和(或)尿蛋白增加,建议换用其他初始治疗方案重新治疗。③经多种推荐方案治疗(如糖皮质激素加环磷酰胺冲击,或糖皮质激素加MMF等治疗3个月)后仍无效的狼疮性肾炎患儿,建议考虑:①MMF+他克莫司多药联用[28]。②利妥昔单抗[4,29,30,31,32,33]为化学合成的针对B淋巴细胞CD20抗原的鼠/人单克隆抗体,其作用机制未完全阐明,对免疫抑制剂无效儿童及成人患者可发挥很好疗效,且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很少,每次剂量mg/m2,采用每周静脉注射1次,可用2~4次。为预防发生过敏反应,静脉输注前给于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扑热息痛或氢化可的松静注等。利妥昔单抗对于难治性或复发狼疮性肾炎、诱导狼疮性肾炎达标(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都很有益处[34]。③血浆置换和持续免疫吸附[35]也是选项之一。④同种异体干细胞移植对于难治性狼疮性肾炎有一定的效果,是一种有潜力的治疗手段[36,37]。
7.维持缓解阶段免疫抑制剂的选择和疗程:
在完成6个月的诱导治疗后呈完全反应者,停用环磷酰胺(由于考虑环磷酰胺对儿童的毒副作用,在维持缓解期或累计剂量达到了最大剂量不建议再用环磷酰胺),而泼尼松逐渐减量至每日5~10mg口服,维持至少3年;在最后一次使用环磷酰胺后两周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序贯治疗,首推MMF[38,39],其次可选用硫唑嘌呤1.5~2mg/(kg·d)每日1次或分次服用[40,41]。目前没有准确的关于狼疮性肾炎治疗维持缓解期免疫抑制剂的安全剂量和持续多久用药的研究资料,所以对于一个狼疮性肾炎患者就很难确定免疫抑制剂的剂量减少到什么标准是安全的、很难确定是否可以停止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和何时停止治疗,结合目前研究成果和指南制定专家组讨论,版指南推荐一般认为无活动性狼疮性肾炎患儿至少用药3年,然后可依据患儿情况缓慢的减少剂量根据病情并逐渐停止用药(但完全停药后必须随访监测)。
三、随访与预后由于篇幅限制,版指南中没有罗列狼疮性肾炎的随访和预后,但狼疮性肾炎随访非常重要。不定期随诊、不遵循医嘱、不规范治疗和严重感染是儿童狼疮性肾炎致死的重要原因。狼疮性肾炎患儿在初始治疗阶段,应每月1次到专科门诊复查,维持治疗阶段,2~3个月复查1次。复查血常规、尿常规、尿蛋白定量、肝功能、肾功能、红细胞沉降率、狼疮相关抗体、补体等。测体重、血压,并进行狼疮活动度、器官功能和狼疮性肾炎情况评估,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近年来,由于加强了对患者及家长的教育以及诊疗水平的提高,狼疮性肾炎的预后与过去相比已有显著改善。诊断后经正规治疗,肾脏的5年存活率44%~93%[42]。有研究发现6个月内尿蛋白减少50%提示狼疮性肾炎远期预后好[43]。死亡原因主要是伴有其他多脏器严重损害、感染、急进性狼疮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药物(尤其是长期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等。
参考文献(略)
《中华儿科杂志》由《中华儿科杂志》编辑部、易慧睿思品牌咨询有限公司共同运营,是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旗下所属《中华儿科杂志》的唯一官方平台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如需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华儿科杂志》
《中华儿科杂志》——最权威的儿科领域杂志
订阅-,,
合作-52988转
号外号外!《中华儿科杂志》现在可以通过订阅啦!
购买攻略Strategy
﹀
﹀
﹀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或点击菜单栏会员社区中的"订阅杂志",一秒直接购买!或
购买提示:
1选择购买期数和数量如果您购买过程中遇到问题,点击“客服”,即可与我们联系。
或者点击“商品详情”,联系我们。
注:单期购买时,请在出版日前15天下单,逾期商品将下架。出版日可在“商品详情”查询。中华儿科杂志为每月2日出版。
2核实您的收获地址,并付款如需索要发票,请联系客服或拨打,或Email:gaoqixiang
cma.org.cn。默认邮寄方式为挂号信。如想选择其他方式邮寄,请联系客服人员。
是时候和她说再见了!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最佳白癜风医院北京哪个看白癜风的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