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医院南区检验科李金刚
1病例介绍
患儿女,8岁,学生,主因:发现眼睑水肿15天加重3天,咳嗽2天入院,双眼睑水肿,晨起明显,逐渐蔓延至双下肢,呈指凹性,无恶心呕吐,无黄疸,无发热,无胸闷胸痛,无头晕头痛,尿量减少,尿色黄,排消化不浪便,否认心脑肾等慢性病,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否认药物、食物和其他过敏史。查体:T:37℃P:94次/分R:20次/分BP:86/58mmHg,神志清醒,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未见肿大,双肺呼吸音正常,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2辅助检查
尿常规(入院当天结果):隐血3+,尿蛋白3+,白细胞2+,镜检颗粒管型2/LPF;生化检查(入院当天结果):TP48.8↓,ALB18.3↓,AST63.4↑,BUN13.72↑,CRE.34↑,UA↑,β2微球蛋白8.08↑;血常规(入院当天结果):HGB↓WBC6.3正常,RBC4.15正常;PCT0.12↑,抗链球菌溶血素“O”:69正常;血沉:44↑;24小时尿蛋白定量7.8↑;抗核抗体谱15项(入院三天后结果):抗核抗体(ⅡF法)阳性,抗双链DNA阳性,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弱阳性;免疫Ⅱ:C30.↓;C4:0.08↓。肾、输尿管、膀胱彩超:双肾实质回声增强,膀胱未见异常。
3初步诊断
1、肾病综合征?①单纯性肾病综合征?②继发性肾病狼疮性肾炎?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4镜下狼疮细胞
图1
图2
图3
图4
5红斑狼疮细胞的检测方法
抽取患者血液2ml于清洁无抗凝剂的试管内,放37℃孵育15min,用竹签将血块充分捣碎,并将残余的血凝块弃除,放37℃孵育至1.0h,取出用rmin离心沉淀10min,用竹签搅拌上清,使红细胞上层的白细胞(含LEC)充分悬浮,将白细胞悬液全部移至另一清洁无抗凝剂的试管内,再用rmin离心沉淀10min,再放37℃孵育30min,弃除上清液,取残渣涂片,瑞氏染色后镜检。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前15min是消除影响LEC形成的纤维蛋白原及其凝血物质的阶段,15~60min是游离细胞核解聚形成均匀体的阶段,60~90min是LEC的形成阶段。由于LEC的体积膨大和受血中ANA的影响,容易溶解破坏,故整个实验应该在3h内完成。
6狼疮细胞形成的基本条件
病人机体内必须含有:①能使中性粒细胞胞核内的DNA解聚,变成可被嗜中性粒细胞吞噬的均匀体的ANA(IgG);②供ANA作用的,已经退化的嗜中性粒细胞的胞核;③活的吞噬细胞,主要是嗜中性粒细胞。LEC的形成原理,病人机体内含有的ANA与已经退化的嗜中性粒细胞核作用,使核内的DNA解聚,细胞核膨胀,形成体积膨大,质地均匀,圆形的均匀体。活的嗜中性粒细胞吞噬均匀体形成LEC。根据这一原理,除具有LEC形成的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增加ANA与游离细胞核的作用时间,促使核内的DNA解聚膨胀,形成均匀体,均匀体形成后,还要有充足的时间让活的吞噬细胞吞噬均匀体形成LEC。将捣碎血块的时间提前到37℃孵育15min,这时受检血样完全凝固,影响LEC形成的纤维蛋白原及其凝血物质完全耗尽。在捣碎血块的同时,有相当部分退化嗜中性粒细胞的胞膜也会遭到破坏,游离的细胞核数量增多。捣碎血块后再放37℃孵育至1.0h,游离的细胞核有充足的时间与ANA作用,有利于细胞核内的DNA充分解聚膨胀,增加均匀体形成的数量。活的嗜中性粒细胞也有充足的时间吞噬均匀体,使LEC形成增多。
7该患者入院五天后四肢及躯干可见散在的红色丘疹,加之后续的一系列检查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参考文献:
1血液狼疮细胞形态学变化的观察与临床价值,杨麦贵,杨阳,张竹映,郑善銮,樊爱琳,屈玲,韦晓明,郝晓柯.
2红斑狼疮细胞检验的方法改进,广东佛山医院检验科,卢道旭 张小冬 李 琳 张明珠 黄肖谚.
检验视界网北京白癜风哪家比较好白斑专科著名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