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中度及以上的肾性尿蛋白被视为导致肾功能急剧进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很多患者就因为尿蛋白迟迟降不下来,对自己的治疗丧失了信心。
通常情况下,医生衡量慢性肾病的疗效依据是尿蛋白是否降至可接受范围内,而治疗的根本目的还是帮助患者远离尿毒症的风险。但很多时候,不同的患者结局却大相径庭!
有的肾病患者治疗效果很好,尿蛋白转阴,实现临床治愈,预后定期复检,避免肾衰竭问题不大;有的患者虽然治疗效果没达到预期,但病情控制住了,肾衰竭也就越来越远;但也有肾友治疗效果偏差,尿蛋白、肌酐等关键指标失控,透析在所难免…………
细究其中的缘由,有患者自身疾病病理特点所致,比如某些肾病(膜增生性肾病、狼疮性肾炎、FSGS等)本身对激素治疗就有效果差异,或者高血压、糖尿病导致的慢性肾病病情进展本身就更迅猛等等,这些都会使得尿蛋白难以控制。
但是疾病治疗效果不佳,不能全赖疾病本身或者说医生,大家也得从自己平时的行为举措当中分析、总结,看看是否影响到了尿蛋白的治疗效果。
尿蛋白迟迟降不下来,可能和你的三种不当行为有关!赶紧注意起来!
一、饮食口味过重
相信不少肾病患者会认为生病只要吃药就行,别的事情无关紧要,不用在意是否健康合理。但是饮食过咸确实会升高血压,加重尿蛋白,口味重确实不符合肾友们的疾病管理要求。
通常肾病患者每天的食盐量不能超过6g,而对于已经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甚至肾衰竭的患者来说,食盐量更是不能多于3g。同时,也要少用酱油、味精、鸡精等高盐调味品,可以用适量的葱、姜、蒜等新鲜食材代替,满足低盐的需要。
二、无肉不欢、大鱼大肉
现代人已经习惯了无肉不欢、大鱼大肉的生活,这可能是白领职场的需要,也可能就是个人偏好。虽说慢性肾病患者需要补充蛋白质,但这里的蛋白需要的是优质低蛋白,比如牛奶、鱼肉等,长期蛋白质摄入过量会增加肾脏的代谢负担,尿蛋白病情加重。
同时,大吃大喝、运动少还会造成肥胖,引起肾脏的超负荷运转,更易发生尿蛋白。如果是肥胖的肾病患者坚持减肥的话,尿蛋白的控制将会得到更可喜的效果。
三、持续高血压难控
临床上,每年都会出现因高血压控制不利而导致的尿毒症案例,高血压与慢性肾病(尤其是尿蛋白)之间相互影响,时间久了恶性循环会越来越深。因此,几乎每个肾病患者的用药处方当中都会涉及一定的降压药,比如沙坦类或普利类降压药。
有的患者担心用药控制血压会产生药物依赖,或者觉得没什么不适,就开始随意停减药物等等,这些行为都可能造成血压极大的波动,伤害患者心脏、血管、肾脏等器官组织功能,也将导致尿蛋白长期难以降下来的结局。
如果你的尿蛋白总是居高不下,在治疗的同时不妨审视、修正自己的行为,或许会得到出人意料的降蛋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