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葵,中药材名。别名,苦菜(《唐本草》),苦葵、老鸦眼睛草、天茄子(《本草图经》),天茄苗儿(《救荒本草》),天天茄(《滇南本草》),救儿草、后红子(《滇南本草图说》),水茄、天泡草、老鸦酸浆草(《纲目》),天泡果(《植物名实图考》),七粒扣、乌疗草(《福建民间草药》),黑天棵(《江苏植药志》),黑天天、黑星星、野茄子(《东北药植志》),惹子草、野辣子(《中国土农药志》),黑姑娘(《河北药材》),野辣椒树(《江西民间草药》),乌归菜(《闽南民间草药》),野海椒(《四川中药志》),龙眼草(《辽宁经济植物志》)等等。
本品为茄科植物龙葵的全草。夏、秋采收。
性味:苦,寒。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治疔疮,痈肿,丹毒,跌打扭伤,慢性气管炎,急性肾炎。用于疮痈肿毒、皮肤湿疹、小便不利、老年慢性气管炎、白带过多、前列腺炎、痢疾。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提取物对动物有抗炎作用。澳洲茄胺有考的松样作用,降低血管通透性及透明质酸酶的活性;对动物的过敏性、烧伤性、组织胺性休克有某些保护作用,还能增加小鼠胰岛素休克的存活率,并能促进抗体的形成。
2.对血糖的影响:澳洲茄碱对大鼠腹腔注射时(50-mg/kg),可升高血糖(甙元无此作用),但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大鼠,则血糖不升高。对切除肾上腺后的大鼠,则于注射后3-4小时内死亡,此时有血糖降低及乳酸升高现象,口服葡萄糖可延缓动物死亡。龙葵碱对大鼠腹腔注射(5-30mg/kg)也能升高血糖,明显降低对葡萄糖的耐量(试验);对摘除肾上腺大鼠,则可引起血糖降低而死亡(如事先禁食24小时,则血糖降低较少,亦不致死亡),故其对血糖的影响,与肾上腺有关。抑制外周葡萄糖的利用,是升高血糖的原理之一。
3.对中枢神经的作用:所含澳洲茄胺0.5mg/kg给予大鼠或家兔可增强大脑皮质对刺激的反应性和增进条件反射活动,连续给药5-10天或一次给予5mg/kg则所得结果相反,大剂量并降低痛觉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澳洲茄碱小量能增强动物(大鼠、兔)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大量则增强抑制过程;
4.降压:龙葵煎剂0.5g/kg静脉注射可使麻醉犬血压下降,心率变慢,15g/kg灌胃也可使肾型高血压犬血压下降。
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龙葵煎剂10g/kg腹腔注射,可提高小鼠体内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
6.S.Xanthocarpum则对支气管哮喘有良好功效,这是由于其叶、茎的醇提取物中的生物碱部分,能使肺、支气管组织中的组织胺耗竭,其中所含硝酸钾的无机盐类的祛痰作用也发挥部分影响。
7.同属植物耳状茄Solanumauriculatum之甙类生物碱有镇静、降温作用。
8.其他作用:据初步试验龙葵果有镇咳、祛痰作用。亦有报告龙葵有阿托品样作用。澳洲茄碱对心脏有兴奋作用,龙葵碱则为抑制作用,两者对平滑肌皆为兴奋。它还能降低血浓凝固性。抑菌试验龙葵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猪霍乱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相关配伍
①治疔肿:老鸦眼睛草,擂碎,酒服。(《普济方》)
②治痈无头:捣龙葵敷之。(《经验方》)
③治一切发背痈疽恶疮:虾全个,同老鸦眼睛藤叶捣敷。(《袖珍方》)
④治瘰疬:山海椒、桃树皮各等分研末调麻油敷患处。(《贵州草药》)
⑤治天庖湿疮:龙葵苗叶捣敷之。(《纲目》)
⑧治跌打扭筋肿痛:鲜龙葵叶一握,连须葱白七个。切碎,加洒酿糟适量,同捣烂敷患处,一日换一、二次。(《江西民间草药》)
⑦治吐血不上:人参一分,天茄子苗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新水调下,不拘时。(《圣济总录》人参散)
⑧治血崩不止:山海椒-两,佛指甲五钱。煎水服。(《贵州草药》)
⑨治痢疾:龙葵叶八钱至一两(鲜者用加倍量),白糖八钱。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⑩治急性肾炎,浮肿,小便少:鲜龙葵、鲜芫花各五钱,木通二钱。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临床应用
①治疗慢性气管炎:龙葵全草(干)1两,桔梗3钱,甘草1钱,为一日量。制成糖衣片,每日3次分服,10天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5~7天。治疗例,总有效率为87.5%,显效率为56.14%。据观察,单纯型比喘息型效果好;止咳,祛痰的疗效比平喘和消炎好,在10天内有75%的病例发生疗效。据X线和痰细胞观察,肺纹增粗、柱状上皮细胞和炎症细胞治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减少,提示病变组织有修复的可能。此外,亦有用龙葵果制成酊剂,日服3次,每次10~20毫升,10日为一疗程。治疗52例,个疗程后近期控制47例。
②治疗癌病:鲜龙葵全草2两(干品1两),鲜半枝莲4两(干品2两),紫草5钱,每日2次煎服。治疗恶性葡萄胎4例,均获治愈;配合手术切除、化疗、放射治疗子宫绒毛膜癌、卵巢癌肿、肝癌等多例,亦取得不同程度效果。此外,以单味龙葵2~3两煎服,还治愈纤维肉瘤1例,随访1年无复发。
③用于止痒:取龙葵全草(除根)鲜品2两(干品1两),加水毫升,煎15~20分钟。每日1剂,上、下午两次分服。按皮肤病的病程长短,服药7~25天不等。观察50例扩散性湿疹,全部患者皆具有广泛性皮肤损害,瘙痒剧烈,曾使用钙剂及普鲁卡因静注、口服非那根或苯海拉明,均只起暂时安静作用;改服龙葵后,患者皮肤水肿逐渐消退,痒感减轻。计有显著止痒效果者7例,服药后可维持3~4小时不痒,小便稍增多,晚上睡眠好;有止痒效果者25例,服药后瘙痒可减轻2~3小时,睡眠较好;稍有止痒效果者10例,服后痒稍减轻;无效8例。
实践证明,本品具消肿、止痒和微弱兴奋作用,为一种非镇静性止痒剂,不宜夜晚投药。对于白天精神不佳、晚间失眠、皮损广泛、具有皮肤水肿且瘙痒的病例,疗效较好。其止痒作用属非特异性的,与镇痛剂的作用相类似,只能起对症治疗作用,因此,须针对病因,予以综合治疗。
④据古代文献记载,服食本品可解劳少睡。现在临床上试用本品作为避倦防睡药,在实践中体会到用本品治昏昏欲睡似有一定疗效。
毒理作用
龙葵碱作用类似皂甙,能溶解血细胞。过量中毒可引起头痛、腹痛、呕吐、腹泻、瞳孔散大、心跳先快后慢、精神错乱,甚至昏迷。曾有报告小孩食未成熟的龙葵果实而致死亡(与发芽马铃薯中毒相同)。澳洲茄碱作用似龙葵碱,亦能溶血,毒性较大。
脾胃虚弱者勿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