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的林晓雨,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担任产品经理。去年年底,她因持续感到,医院进行体检。在医生的建议下,她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等。
尿常规检查那天,林晓雨显得有些不耐烦。她认为这只是例行检查,没有必要过于认真。于是,在留取尿液样本时,她匆匆了事,没有按照医生的指示留取中段尿,也没有注意尿液的清洁度。检查结果出来后,大部分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但尿常规中有几项指标出现了异常,如尿蛋白和尿红细胞,却因为她的不重视而被忽略了。
几个月后,林晓雨的症状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出现了更加严重的情况。她开始频繁地感到腰痛,尿液也变得浑浊不清。医院,这次,她挂的是肾内科的号。
肾内科的张主任接诊了她。在详细询问了病史和症状后,张主任要求她重新进行尿常规检查。这次,林晓雨不敢再大意,她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留取了尿液样本。
检查结果出来后,张主任发现林晓雨的尿蛋白和尿红细胞指标异常严重,这提示她可能存在肾脏疾病。进一步的检查显示,林晓雨患上了慢性肾小球肾炎。
听到这个结果,林晓雨感到震惊和不解。她不明白,自己年纪轻轻,怎么会患上这种疾病?张主任耐心地解释说:“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隐匿性很强的疾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而尿常规中的尿蛋白和尿红细胞等指标,正是反映肾脏健康的重要迹象。如果当初你能重视这些指标,或许就能更早地发现疾病,避免病情恶化。”
面对林晓雨的困惑和焦虑,张主任决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她解释尿常规中的5个关键指标,以及它们的重要性。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含有蛋白质。尿蛋白的出现,可能意味着肾脏的滤过功能受损,如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持续出现尿蛋白,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原因。
正常尿液中不应含有红细胞。尿红细胞增多,可能提示泌尿系统出血,如结石、肾炎、肿瘤等。对于持续出现的尿红细胞,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原因。
尿白细胞:正常参考值是每高倍镜视野下小于5个白细胞。尿液中白细胞增多,提示泌尿系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尿比重:正常值是1.-1.。尿比重增高,可见于血容量不足导致的肾前性少尿、糖尿病、急性肾炎等;尿比重降低,可见于大量饮水、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等。
尿酸碱度:正常情况下,尿液的酸碱度应在6.5左右,波动在4.5-8.0之间。酸碱度降低,可能见于酸中毒、高热、痛风等;酸碱度升高,可能见于碱中毒、尿潴留等。
张主任强调说:“这些指标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健康信息。如果忽视了它们,就可能错过疾病的早期信号,导致病情恶化。”
了解了尿常规的重要性后,林晓雨开始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张主任为她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起初,林晓雨对治疗效果并不抱太大希望。她按照医生的指示服用了药物,但一段时间后,症状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她感到有些沮丧,甚至开始怀疑治疗的有效性。
剩余32%未读最低0.48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