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李济仁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经验

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一个重要指征。蛋白质作为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力的基因物质,与中医理论的“精气”、“清气”、“精微”等相似,中医学中虽没有对蛋白尿的专门论述,但由于体内蛋白的大量丢失,而使血浆蛋白降低,由此呈现的浮肿、气短、乏力、腰痛等症状,则有具体的描述。据慢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机制,当属中医的“水肿”、“腰痛”、“虚损”、“虚劳”等病症范畴。同时视其兼夹,亦可见于“尿血”等病症。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分型及基本方药.

1.水湿浸渍型

症见全身浮肿,尤以双下肢为甚,按之凹陷不起,小便不利,腰膝酸软,纳呆腹胀,便溏,脉沉细。此型多因脾肾阳虚,气化失司,开合不利,水湿内停所致,治以健脾益肾,通阳利水。药用蛋白转阴方加淡附片、猪苓等。

2.肺肾气虚型

症见畏风怕冷,咽喉疼痛,咳嗽黄痰,颜面浮肿,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小溲短赤,病系风热犯肺,湿热交蒸,肺肾两虚,水液不行而致。治以疏风宣肺,清利湿热,健脾补肾。药用蛋白转阴方加炙麻黄、连翘、杏仁、赤小豆等。

3.脾肾阳虚型

症见腰部酸痛,倦怠肢软,偶见颜面浮肿,纳谷寡味,极易感冒,大便时稀,口不渴,面色白光白,乃肾阳不足气不行水,脾阳不足水湿内停。治以益气健脾,温阳利水。药用蛋白转阴方加土茯苓、金狗脊、淡附片等。

4.风热搏结型

可见全身多处散在紫癜,小溲夹血,伴发热恶寒,咽喉疼痛,神疲肢软、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此乃素有血热内蕴,外感风邪,风热相搏,迫血妄行。治以疏风散热,凉血化瘀。药用蛋白转阴方加银花、连翘、生地黄、薄荷、紫草、田三七(研末分吞)等。

李老认为慢性肾炎蛋白尿中医辨证虽分以上4型,但脾肾不足是产生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关键[2]。因脾气散精,灌注一身。脾虚则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上输于肺而布运全身,水谷精微便与湿浊混杂,从小便而泄;肾主藏精,肾气不固,气化蒸腾作用因而减弱,致精气下泄,出于小便而为蛋白尿。为此,李老从脾肾辨治蛋白尿,同时燮理气血,顾护他脏。拟定“蛋白转阴方”,药用十三味:黄芪50g,潞党参20g,炒白术15g,茯苓15g,川断15g,金樱子15g,诃子肉15g,乌梅炭15g,川萆薢15g,石韦20g,白茅根20g,墨旱莲15g,车前草15g。方中重用黄芪、党参、白术健脾益气为主药治其本;辅以川断、金樱子、诃子肉、乌梅炭补肾壮腰、收敛固涩,以防蛋白的大量流失;川萆薢、车前草、茯苓、石韦利湿清热,分清泌浊;白茅根、墨旱莲凉血止血治其标。综合全方共奏健脾补肾,收敛固涩之功。李老应用此方为主,再结合具体病情,化裁治之,辨证加减治疗余例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屡获良效。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预防及调护

李老认为慢性肾炎蛋白尿除治疗外,预防及调护亦很有必要,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外邪侵袭。②注意饮食调摄,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肥甘之品,若不浮肿,勿需过于忌盐。③保持皮肤清洁,特别是水肿时要避免抓破皮肤,以防感染。④注意休息,避免过劳。调摄情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⑤慢性肾炎若已治愈,仍应坚持治疗,定期检查,以防病复。

验案赏析

例1:患者某,女,26岁,农民。初诊:0年1月21日。主诉:全身浮肿1月余。诉病起于妊娠37周时,周身高度浮肿,医院住院,尿常规检查示:蛋白(++++),红血球(++),白血球少许,颗粒管型(++)。血压/90mmHg。经服西药利尿药,泼尼松、卡托普利、潘生丁后浮肿减轻。2月前足月分娩后血压正常,但全身仍浮肿,尤以双下肢为甚,按之凹陷不起,小便不利,腰膝酸软,纳呆腹胀,大便稀溏。0年2月19医院检查尿常规示:蛋白仍为(++++),红血球(++),颗粒管型(+)。血脂分析示:胆固醇7.23mmol/L,甘油三酯2.4mmol/L。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西医诊断:肾病综合征。中医诊断:水肿。证属:脾气不足、肾元不固。治以:健脾补肾,收敛固涩,佐利尿消肿。处方:蛋白转阴方加山茱萸15g,淡附片10g(先煎),猪苓15g。

0年3月15日复诊:上方辨证治疗20余剂后查尿常规示:蛋白阴性。继续治疗30余剂,诸症全消。复查尿常规、血脂分析,结果正常。随访1年,未复发。

按:此病起于妊娠时高度浮肿且有大量蛋白尿,虽分娩但诸症未减。按中医辨证,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因产后体虚,脾肾两亏,气化失司,固涩无权,故见以上诸症。李老在辨证用药时用蛋白转阴方健脾益肾,收敛固涩,并酌情加重利尿药。此案特点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故获全效。

例2:患者某,女,28岁。初诊:年6月17日。主诉:咽喉疼痛伴腰膝酸软10余天。患者于年患急性肾炎,医院住院治疗,临床症状消失。近4年来,浮肿反复发作,尿常规检查:蛋白(+-+++),红血球(+-++),时有颗粒管型。屡经中西药治疗,顽固性蛋白尿不能消除。近因劳累过度,复感外邪,症见咽喉疼痛,咳嗽黄痰,畏风怕冷,颜面浮肿,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小溲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濡。血压/mmHg,尿常规检查:蛋白(+++),红细胞(+),脓球(+),上皮细胞少许,颗粒管型少许。西医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断:水肿。证属:肺肾气虚,湿热蕴结,脾运失健。治以疏风宣肺,清利湿热,健脾补肾。处方:炙麻黄9g,连翘10g,杏仁10g,赤小豆20g,益母草15g,川萆薢15g,石韦20g,白茅根20g,车前草、子(各)15g,泽泻15g。服5剂。

二诊:上药服后,外感诸症悉除,小便清长,浮肿亦消,纳食增进。仍时感腰酸乏力,脉细弦,舌质淡红,苔薄白,血压/90mmHg,尿常规检查:蛋白(++),上皮细胞少许,余阴性。外邪已除,宜从根本治疗。方用“蛋白转阴方”加益母草15g,蝉蜕8g,菟丝子15g。

三诊:以上方加减,服药余剂,并常用水母鸭炖冬虫夏草佐餐,尿常规检查:蛋白阴性。至今病未反复。

按:慢性肾炎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治法,所谓法中有法,各有变通。此患者病初兼有风热外邪,故初诊治以疏风宣肺,健脾补肾,以标本兼顾,待外邪除再用蛋白转阴方。此举体现了先生看病,贵在辨证论治。因在急、慢性肾炎的治疗过程中,有用一法取效,有数法合用而获效者。

例3:患者某,男,54岁。初诊:3年4月20日。主诉:腰酸痛,伴乏力1月余。罹患慢性肾炎5年,尿常规检查:蛋白常年在(++-++++)。虽经中、西药治疗,仍缠绵未愈。是日就诊,自诉平日常感腰部酸痛,倦怠肢软,偶见颜面浮肿,纳谷寡味,极易感冒,大便时稀,口和不渴,面色白光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尿常规检查示:蛋白(++++),红细胞少许,白细胞少许,颗粒管型偶见。西医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断:腰痛。证属:脾肾阳虚,气化失常。治以益气健脾,温阳利水。处方“蛋白转阴方”加山茱萸15g,金狗脊15g,淫羊藿12g,净蝉衣8g。

二诊:药服10剂,浮肿消失,腰酸亦见减轻,仍纳差乏力,尿常规检查:蛋白(+++)。乃脾阳被阻,致运化失常,宜温运中宫,以期三焦气化流畅则佳,上方加白术12g,制附片9g继服。

三诊:叠进益肾、健脾、温阳、利尿之剂,诸症大为改善,自觉症状消失,尿常规检查:蛋白降为(+)。继用上方调治月余而竟功。

按: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中医病机,一般认为是脾肾两虚引起。脾胃之生化,是由肾的元阳所鼓舞,元阳以固密而贵,又赖脾胃生化阴精以涵育,故方中用黄芪、白术、狗脊、山茱萸、附片,对证治疗;又用土茯苓、墨旱莲、石韦专消蛋白尿,收效迅速。另嘱由于蛋白大量丢失,人体抵抗力低下,易受外邪侵袭,故应注意避免受凉、遇湿,以减少病情加重或复发的机会。

例4:患者某,女,12岁。初诊:6年3月20日。主诉:双下肢散在性紫癜,伴腰酸痛1月。患者1月前因皮肤发现散在性紫癜,伴腰部酸痛,遂来本院小儿科就诊。检尿常规示:蛋白(+++),红细胞(+++),即收住院。入院后,进一步检查确诊为“紫癜性肾炎”。用西药治疗2月余,效果不显,特来李先生处求诊。症见双下肢多处散在性紫癜,颜面略浮肿,纳谷寡味,面色白光白、神疲肢软,小溲夹血,伴发热恶寒,咽喉疼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再次尿常规检查示:红细胞满视野,蛋白(+++)。西医诊断: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诊断:尿血。证属:风热搏结迫血妄行。治以:疏风散热,凉血化瘀。处方“蛋白转阴方”加金银花15g,连翘10g,生地黄15g,薄荷6g,紫草15g。

二诊:药服10剂,诸证悉减,外邪已透。复查尿常规:蛋白(++),红细胞少许。上方去薄荷,加新鲜玉米须15g,杜仲12g,以增强补肾利水之力。

三诊:继用凉血散瘀、补肾法调治半年竟获全功,随访2年,未见异常。

按:紫癜性肾炎,是指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损害,其病因可为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感染所引起的变态反应。临床表现除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外,主要症状为血尿和蛋白尿,还可伴肾功能减退。如不及时治疗,最终将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故及时纠正血尿、蛋白尿,是治疗该病的关键。李老认为仙鹤草、墨旱莲(既能止血,又能消除蛋白尿)当为首选。同时不可忽视辨证用药,如证属血热,可加金银花、连翘、生地黄、紫草;气虚则加重黄芪的用量等。以上全方合用,共奏补而不滞,固摄不留邪,清热不苦寒,凉血不留瘀之效,辨证正确,蛋白尿才能消除。

来自:《中华中医药杂志》年01期,

作者李艳

赞赏

长按







































苯酚的用途有哪些
白殿疯可以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ierlighting.com/syzq/88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