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名家解读肾俞穴

今日头条肾俞穴

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刺灸该穴可起到调补肾气、通利腰脊的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针灸医家取穴膈俞的经典医案!

      基础知识JICHUZHISHI

穴平第2腰椎棘突下,为肾脏之气输注之处,是诊断和治疗肾脏疾病的重要穴位。

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①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遗尿,尿闭,小便频数,小便不利,水肿;②耳鸣,耳聋;③气喘少气,五劳七伤,消渴,五更泄泻;④腰膝酸痛。

直刺0.5~1寸。可灸。

《医宗金鉴》:肾俞主灸下元虚,令人有子效多奇,兼灸吐血聋腰痛,女疸妇带不能遗。《胜玉歌》;肾败腰疼小便频,督脉两旁肾俞除。《玉龙歌》:肾败腰虚小便频,夜间起止苦劳神,命门若得金针助,肾俞艾灸起邅迍。《席弘赋》:更有三间肾俞妙,善除肩背消风劳。

《玉龙赋》:心俞、肾俞,治腰肾虚乏之梦遗。

      验案举隅YANANJUYU贺普仁医案

李某,男,23岁。

主诉:腰痛、浮肿5年。

病史:5年前因感冒引起腰痛剧烈,头面、下肢浮肿,尿血。经查血压/mmHg,尿蛋白(++),红细胞成堆,白细胞2~3个/HP,管型多见。诊为“急性肾小球肾炎”,予利尿降血压、抗感染等治疗。经治疗未能根除,其症经常反复发作,每遇劳累、寒凉之后症状加重,诊断为“慢性肾炎”,经服用中药后症状在一段时间内较稳定,最近旧病复发,求治。

患者腰痛如折,下肢轻度浮肿,纳食偏少,食无味,不喜饮。周身乏力,少言嗜卧,自觉精力不支,四肢冷。尿黄、夜尿2~3次,寐安。望诊:面色黄白无泽,精神萎靡,唇淡,舌苔薄白。

切诊:双手凉,脉沉细,双尺弱。查:BP/mmHg,下肢浮肿Ⅱ°。尿常规:蛋白(++),红细胞3~5个/HP,颗粒管型,血红蛋白10g/L。

辨证:肾阳不足,损及脾阳,阳虚水泛。

治则:温补肾阳,行气化水,固本求真。

取穴:肾俞、关元。

刺法:肾俞、关元均用毫针刺法,施用补法,留针30~40分钟。关元加艾条灸法,每次灸30~40分钟,每周治疗2~3次。

经20余天治疗后,病人精神好,纳食好转。四肢冷凉明显好转,腰痛等症均减。下肢浮肿Ⅰ°,血压/85mmHg,尿蛋白(+),未见尿中红细胞,有少量颗粒管型,血红蛋白12g/L,原方原法不变继续治疗。约2个月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下肢浮肿消失,血压大致正常,尿常规正常,血红蛋白稳定在13g/L。继续间断治疗巩固疗效。——《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贺普仁》

慢性肾炎,即慢性肾小球肾炎,表现为水肿、尿量异常、腰痛、腰酸。属于中医的水肿、腰痛等病范畴。水肿与肺、脾、肾相关,久病多致肾阳虚衰。贺老取肾俞穴益肾温阳化水,还可强壮腰府。关元穴为元阴元阳之所在,灸之可以鼓舞肾气,强化补肾壮阳之效。现代研究证实,针刺肾俞穴对于肾脏有调节作用,可以使尿蛋白减少,泌尿功能增强,血压下降,浮肿减轻。

其他医案

医案一:遗尿

胡某,男,12岁。

自幼尿床,经治未愈。现每夜尿床2?3次,午睡时亦常遗出。夜寐特深,不易唤醒,既使唤醒起床,促其排尿,亦迷迷糊糊,很少有清醒状态。辨证为肾气不足,气化功能减弱。

处方:关元、肾俞、三阴交。

治疗经过:均用提插补法。开始每天针1次,三日后隔日针1次。第一次针后,即无尿床出现,针至6次,因患儿要求停针而结束治疗。嗣后观察达一年,未见复发。

用关元、肾俞、三阴交等穴,以振奋肾气,温补肾阳,使肾气充盈,肾经功能恢复,则尿床可愈。

医案二:支气管哮喘

楼某,男,13岁。

喘嗽多痰,起病于麻疹后,迄今已逾五年。开始每年发作2?3次,近年发作频繁,常遇寒即发,发作时喉间哮鸣,胸部窘迫,甚则张口抬肩,面色青紫。曾经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显。患儿形体消瘦,面色咣白,舌淡苔薄,脉象细弱。病由痰浊内阻,肺失宣降,故遇风寒则气郁痰壅而哮喘顿作。反复发作,则肺气受损,母病及子,累及于肾,肺背两亏,则病演愈剧。治当求本,法用隔姜灸,以益肺肾之气,顺气豁痰。

处方:①肺俞、灵台。②肾俞。③天突、膻中。

治疗经过:以上三组,顺序轮番使用。均用隔姜灸法。以生姜切片均1分厚,置于施灸穴位,上放艾炷(约半个枣核大)燃烧。每日施用一组穴位,每次每穴灸5?7壮,以9天(即每组穴位轮灸3次)为一疗程。

针灸治疗本病,效果堪称满意。在哮喘发作时,针刺合谷、列缺、定喘(大椎穴旁开0.5?1寸)穴,用捻转泻法,结合留针10?15分钟,常可立即使哮喘缓解。在缓解期(常夏季伏天),则灸治上述三组穴位,以“断其根株”。取肺俞培益肺气,肾俞填补肾气,合膻中以顺气,灵台以止喘,天突利咽喉而豁痰,则哮嗤可治。此法尤以儿童疗效为准。本例灸治一疗程后,曾追踪观察五年,疗效巩固,未见复发。

      现代经验XIANDAIJINGYAN

陆瘦燕交泰方:肾俞(直刺,补法,得气后出针),心俞(米粒灸三壮),三阴交(补法,得气后出针),神门(泻法,得气后出针)。主治心肾不交之失眠。心肾不交为肾水亏于下,心火亢于上。故补肾俞壮水源而制阳光;灸心俞三壮,以引导火气下行;神门泻心火,安神志;三阴交调补脾胃,益营血而养神明。诸穴合用,可收交通心肾之功,故名交泰方。

版权声明

shengming

本文选自《针灸名家取穴验案精讲》(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殷振瑾编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医出版(







































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北京白癜风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ierlighting.com/syzq/83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