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对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肾功

专题报道

持续质量改进对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肾功能预后的影响

邬碧波1,唐 琦1,张黎明1,贺云岚1,张扣荣1,梅长林2*

1.上海医院肾内科,上海

2.医院肾内科,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上海

[摘要] 目的 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QI)方法建立对慢性肾脏病(CKD)3~4期患者的管理模式,并且探讨CQI对CKD患者肾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上海医院肾内科CKD专病门诊定期随访的86例CKD患者(3期50例,4期3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应用PDCA四步法,即设计(plan)-实施(do)-检验(check)-应用(act),采取医疗干预和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对照组采取医疗干预的传统管理模式。两组均每月随访1次,随访时间为1年,以血清肌酐(Scr)水平翻倍或进入终末期肾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为观察终点。比较两组按时随访率、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Scr水平。结果 (1)观察组平均随访次数为(10.7±2.8)次,按时随访率为(89.9±12.8)%,对照组平均随访次数为(4.1±2.2)次,按时随访率为(34.2±4.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在1年随访期内,观察组无终点事件发生;对照组有2例进入终末期肾病,1例发生急性心绞痛。(3)实施CQI前,两组间的eGFR、S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实施CQI后的eGFR为(39.35±12.23)mL/(min???1.73m2),高于观察组实施CQI前的(37.22±11.02)mL/(min???1.73m2)和对照组实施CQI后的(35.04±12.31)mL/(min???1.73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cr水平为(.25±14.15)μmol/L,低于观察组实施CQI前的(.16±15.41)μmol/L和对照组实施CQI后的(.06±15.63)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应用CQI管理方法,采取医疗干预和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可以改善CKD3~4期患者的肾功能,减少终末期肾病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年第39卷第1期

页码:6-12

PDF全文点击下方的“阅读原文”

赞赏

长按







































哈尔滨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白癜风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ierlighting.com/syzq/206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