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肉是一种美味佳肴,适于滋补,很多人都觉得鸭肉有味儿,所以不爱吃,但其实鸭肉的营养很高,适合做日常主要肉类来食用,鸭肉属于白肉,富含优质蛋白,鸭肉的蛋白质含量在15%左右比猪肉要高,就连脂肪含量也要比猪肉低一半以上。
有人说鸭肉是不能随便乱吃的,尤其是身体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如果吃鸭肉的时候容易导致病情越来越严重,那么这样的说法是否真的可靠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01首先了解一下,吃鸭肉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鸭肉中的脂肪酸熔点低,易于消化,所含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较其他肉类多,能有效抵抗脚气病,神经炎和多种炎症还能抗衰老,鸭肉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烟酸,它是构成人体两种重要辅酶的成之一,对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患者有保护作用。
鸭肉蛋白质含量很高,脂肪含量适中,且分布较均匀,还含有钙,磷、铁,烟酸和维生素B1,维生素B2,具有增强食欲,利水消肿,滋阴补虚等功效。
1、增强食欲:鸭肉脂肪含量适中,分布均匀,脂肪酸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和低碳饱和脂肪酸,熔点低、易于消化,有增加食欲的作用。
2、清热凉血:鸭肉性凉、味甘,最大特点是清热去火、清热凉血,适宜于阴血内热的人群食用。
3、利水消肿:鸭肉有通利小便、补肾固本的作用,常吃可利水消肿,对于各种水肿,尤其是妊娠期间水肿有很好的改善作用,此外,有慢性肾炎性水肿的患者,经常吃鸭肉有保护肾脏的作用。
4、滋阴补虚:鸭肉还含有大量的无机物和较高的钾、铁、铜、锌等微量元素,常食可滋阴养胃、利水消肿、补血行水、养胃生津,可用于缓解和改善身体虚弱、病后体虚等症。5、延缓衰老:鸭肉通过滋阴以达到护肤、美肤作用,此外,鸭肉中富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可以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02鸭肉不能随便吃吗?提醒:这6类人平时尽量少吃,要听劝
1、痛风患者:痛风患者不建议吃鸭肉,特别是痛风的急性发作期,痛风主要是体内尿酸水平升高导致的,鸭肉又属于中嘌呤食物,在急性发作期食用容易影响尿酸的正常排泄,也容易加重关节的肿痛感,不利于疾病恢复。
2、感冒人群:虽然鸭肉的好处多,但感冒发烧期间尽量不要吃,这类人在患病期间肠胃功能比较弱,鸭肉是一种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容易加重病情。
3、尿毒症患者:鸭肉是一种高钾食物,吃多了容易让病情加重,不利于身体恢复,所以说尿毒症患者,在平时要少吃脂肪含量偏高的食物,鸭肉更要少吃。
4、胃炎患者:胃炎患者也不能吃鸭肉,因为鸭肉是一种寒性食物,容易让肠胃不适感加重,患有胃炎或胃寒的人食用后,容易对消化系统造成伤害,可能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加重胃炎,建议这类人清淡饮食为主。
5、体寒女性:身体虚弱或患有痛经的女性也不要吃鸭肉,鸭肉是一种寒性食物,吃多了只会加重身体负担。
6、高蛋白肉食,过敏人群:高蛋白,肉食,过敏人群也不宜过量食用鸭肉,否则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增加身体负担,所以一定要放在心上。
03延伸--鸭肉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吗?
吃鸭肉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鸭肉富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脂肪酸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和低碳饱和脂肪酸,比较容易消化,鸭肉中的脂肪酸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对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群尤为适宜。
鸭肉中的胆固醇含量在肉类食品中相对来说并不算高,食物中胆固醇的含量最高的是猪脑,其次是各种动物的内脏,经常吃到肉类中,猪肉中胆固醇含量同样高居榜首,尤其是五花肉。
牛、羊肉,胆固醇含量要低于猪肉,鸡肉鸭肉要低于牛、羊肉,淡水鱼胆固醇含量相对较低,平时在饮食上应低油脂饮食摄入,适当加强运动锻炼,胆固醇升高是高脂血症的一种,是引起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主要因素,对人体危害极大。
鸭肉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蛋白质、盐酸及多种微量元素,鸭肉中的胆固醇含量相对较低,可适量食用鸭肉,但是鸭子的内脏中含有较高的胆固醇,需注意避免食用,想要增加胆固醇的消耗,通过适当的运动,特别是一些有氧运动,对增加胆固醇的消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