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特点为:毛细血管内细胞增生及中性粒细胞浸润。
01疾病概述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又称为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如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但其它病原体也可导致本病),特点是毛细血管内细胞增生及中性粒细胞浸润。临床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主要病变如模式图所示??
A:毛细血管腔内内皮细胞弥漫性增生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B:足突节段融合;
C:基底膜外侧或上皮下团块状沉积;
02病理表现一、文字版
1、急性期表现:
A:毛细血管腔内内皮细胞增生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光镜下毛细血管腔内内皮细胞弥漫性增生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导致毛细血管腔狭窄乃至阻塞;
B:足突节段融合
电镜下可见足突节段融合
C:基底膜外侧或上皮下团块状沉积
光镜下Masson染色可见基底膜外侧或上皮下团块状嗜复红蛋白沉积;
免疫荧光下IgG和C3沉积于基底膜外侧或上皮下;
电镜下可见电子致密物呈“驼峰状”沉积于基底膜外侧或上皮下,但要注意,驼峰样电子致密物并非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特有,亦可见于C3肾炎等。
2、亚急性期表现:
随着本病好转,中性粒细胞会逐渐减少,系膜免疫复合物沉积及系膜增生会逐渐加重,沉积物逐渐吸收,呈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或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改变。
二、典型图像
毛细血管腔内内皮细胞弥漫性增生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免疫荧光可见IgG沉积,下图为星空样图像(Starryskypattern)??
免疫荧光可见C3沉积,下图为花瓣样沉积??
驼峰样电子致密物沉积??
03鉴别诊断1、毛细血管内增生亦可见于IgA肾病,狼疮性肾炎及冷球蛋白肾炎等,可根据免疫荧光及其它临床资料鉴别。
2、本病在亚急性期会转向系膜增生或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样改变,常不易鉴别。但仍可残留节段性内皮细胞增生病变,电镜下可见上皮细胞下电子致密物吸收后留下的电子透明区。
参考文献:
1.A.Fogo,DiagnosticAtlasofRenalPathology,3rdedition
2.J.Jennetteetal,HeptinstallsPathologyoftheKidney,7thedition
3.邹万忠主编,《肾活检病理学》,第三版
(▲▼上下滑动查看内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