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患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KDOQI)和”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KDIGO)工作组先后制定了CKD临床实践指南。为提高中国CKD防治水平,在参考国外指南基础上,结合中国特点,专家组制定了CKD筛查、诊断及防治指南。该指南对各级全科医师和肾脏病专科医师均有参考价值。
我国尚无CKD筛查、诊断及防治专家共识或临床实践指南,从事肾病专业人员,特别是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迫切需要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CKD临床实践指南。年上海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上海地区慢性肾脏病早发现和诊疗体系建设与示范”作为第四期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项目立项。项目组组织上海市肾脏病专家制定了慢性肾脏病筛查、诊断及防治指南,并在实践中使用取得了初步效果,现介绍如下。
1诊断和分期标准
1.1慢性肾脏病定义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3个月。1.2慢性肾脏病诊断标准出现表1中任何一项指标,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1.3慢性肾脏病分期慢性肾脏病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5期,见表2。1.4慢性肾脏病危险分层影响慢性肾脏病不良预后的因素:(1)慢性肾脏病病因;(2)GFR分期;(3)尿白蛋白分级;(4)其他危险因素和合并症。慢性肾脏病根据GFR分期和白蛋白尿分级进行危险分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见表3。
2慢性肾脏病筛查
无论有无危险因素都要进行筛查,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白蛋白尿和血肌酐的检测。对于慢性肾脏病高风险人群,如肾脏病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高龄(65岁)及肥胖等,应开展一级预防,每半年开展一次慢性肾脏病防治知识宣教,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尿白蛋白/肌酐比(ACR)和血肌酐的检测以估算GFR。
3慢性肾脏病进展的评估与防治
3.1慢性肾脏病进展评估
(1)GFR恶化:GFR分期改变,且eGFR较基线值下降≥25%。(2)慢性肾脏病快速进展:eGFR下降速率持续大于每年5mL/(min·1.73m2)。建议慢性肾脏病患者每年至少检测一次eGFR和尿白蛋白,进展风险较高或检测结果影响治疗方案时,频率应适当增加。
3.2慢性肾脏病进展防治3.2.1调整生活方式
(1)体育锻炼:提倡慢性肾脏病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参加能够耐受的体育锻炼(每周至少5次,每次30min)。(2)保持健康体重:维持BMI18.5~24.0。(3)戒烟。(4)规律作息,避免疲劳;防止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放松心情,避免情绪紧张。
3.2.2营养治疗
(1)蛋白质及热量摄入:非糖尿病肾病G1~G2期原则上宜减少饮食蛋白质,推荐蛋白质摄入量0.6~0.8g/(kg·d)。从G3期起即应开始低蛋白质饮食治疗,推荐蛋白质摄入量0.6g/(kg·d)。实施低蛋白质饮食治疗时,热卡摄入量需维持在kJ/(kg·d),60岁以上患者活动量较小、营养状态良好者可减少至~kJ/(kg·d)。糖尿病肾病患者,从出现微量(A2级)蛋白尿起即应减少饮食蛋白质,推荐蛋白质摄入量0.8g/(kg·d),从GFR下降开始,即应实施低蛋白质饮食,推荐蛋白质摄入量。0.6g/(kg·d)。实施低蛋白质饮食治疗时,患者的热卡摄入量应基本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相似,但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适当限制热量(总热卡摄入量可比上述推荐量减少~kJ/d),直至达到标准体重。(2)盐摄入:慢性肾脏病成人患者钠摄入量宜90mmol/d(氯化钠5g/d)。(3)其他营养物质摄入:鼓励慢性肾脏病患者参加有关病情严重程度,钙、磷、钾、蛋白质及尿酸摄入量方面的健康教育,接受专家的饮食指导和其他相关建议。
3.2.3控制蛋白尿
(1)RAS阻断剂:ACEI和ARB具有降压及独立于降压之外的肾脏保护
作用。尿白蛋白30~mg/d的糖尿病患者推荐使用ACEI或ARB。尿白蛋白mg/d时,无论是否存在糖尿病,均推荐使用ACEI或ARB。目前不提倡联合应用ACEI和ARB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2)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多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膜性肾病或狼疮性肾炎,其发病机制主要由异常免疫反应所介导,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以达到蛋白尿持续缓解,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环孢素A、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硫唑嘌呤、来氟米特等。
3.2.4控制高血压
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用降压药物,做到个体化治疗。无蛋白尿CKD高血压患者,可选择ACEI、ARB、CCB等;有蛋白尿CKD高血压患者,首选ACEI或ARB;严重高血压患者可选择2种或2种以上的抗高血压药物联合治疗。老年患者应综合考虑年龄、合并症等情况,并密切北京白癜风哪里医院好哪里治疗白癜风最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