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是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病种,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等。据中国肾脏数据系统数据显示肾小球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最常见原因,截止年,全国透析人数达例,还有绝数ESRD患者由于经济原因未能接受肾脏替代治疗。因此慢性肾小球疾病至今仍然是我国卫生领域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
蛋白尿是慢性肾小球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判断慢性肾小球肾炎预后的标志。因此控制蛋白尿是CGN的关键治疗靶点。
目前临床尚无治疗蛋白尿的理想药物,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虽然被证实有降低尿蛋白、保护肾脏的功能,但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疗程长、副作用大,患者往往难以坚持,且预后不佳。故寻找控制蛋白尿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
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应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穴位透皮疗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有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将我院年7月至年3月确诊为慢性肾炎脾肾气虚证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5.7±11.)岁;病程3~13年;收缩压(.3±1)mmHg、舒张压(82.3±5.9)mmHg。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6.3±10.1)岁;病程3~12年;收缩压(.7±10.6)mmHg、舒张压(81.9±6.2)mmHg。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病例选择1.2.1诊断及纳入标准
符合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慢性肾小球肾炎诊疗指南”CGN诊断标准、符合《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证候脾肾气虚证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1.3.1对照组患者均予采用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摄入量控制在0.5~0.6g/(kg.d),同时控制饮食中磷的摄入。对于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高血压等情况,均给予硝苯地平片降压,出现感染、严重酸碱平衡紊乱、病情加重等情况,终止治疗。
1.3.2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治疗下予以双侧肾俞穴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穴位透皮治疗。肾俞穴定位:腰部,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电子脉冲治疗仪操作步骤:(1)接通电源;(2)用乙醇棉球擦洗局部皮肤,同时擦去油脂减低皮肤阻抗;(3)将沾有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的双层纱布均匀放置于电极片;(4)将电极片放于双侧肾俞穴,以束腰带固定;(5)打开电源,统一选择处方3,治疗强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6)治疗时间30min。每日1次;(7)治疗结束,取下束腰带及电极片。两组均治疗2个月后评价疗效。
观察指标1.4.1证候积分中医证候:对全身浮肿、小便泡沫两大主症,面色咣白、食少纳呆、大便溏薄、神疲乏力、腰酸身重、恶风六个次症,按无、轻、中、重4个等级,主症计为0、2、4、6,次症记为0、1、2、3。舌脉具体描述,不记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记录,观察治疗前后积分变化。
1.4.2不良反应主要观察药渗后观察对象新出现的症状和体征。(1)主要检测指标:疗效观测指标24h尿蛋白定量、尿常规、血压;肾功能、血电解质;肝功能;血清学测定TGF-P1。(2)安全性观测指标:一般体检项目;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
2结果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好。
2.2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更好。
2.3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2.4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比较
治疗后两组尿蛋白定量与治疗前比较均出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尿蛋白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
2.5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比较
治疗后两组肌酐、尿素氮、尿酸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6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比较治疗后两组TGF-pi浓度降低(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2.7安全性分析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检查均未出现明显异常,两组患者都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最近研究表明蛋白尿是慢性肾小球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亦是慢性肾脏病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现代医学对于慢性肾炎无满意治疗方法。
中医虽无慢性肾炎之称,但归属于“蛋白尿”范畴,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位主要责之脾肾,湿热、风邪、浊毒、瘀血是贯穿病变过程的始终。
何泽云教授提出蛋白尿的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肾精不固。李伟教授主张扶正以健脾、补肾,调补气血阴阳,祛邪以利水渗湿、泄浊排毒、活血化瘀。
近年来正清风痛宁片剂也有较多应用于治疗肾小球疾病,且取得较好疗效。研究表明正清风痛宁片对多种慢性肾炎有降低蛋白尿、减少血中免疫复合物及尿中微球蛋白的作用,能抑制炎症细胞因子产生,减轻肾小球炎症反应,亦能显著抑制肾间质纤维化,抑制组织转化生长β1的产生,从而可作为临床上有效阻止肾间质纤维化,显著延缓慢性肾衰竭发展的药物。
穴位透皮疗法为我国首创,是中医辨证施治与局部对症处理的有效组合,有中药、电流及穴位刺激作用,极具中医特色:既增加了局部药物浓度对皮肤无损伤,又免去了口服、注射等给药方式引发的药物毒副作用;并具有热疗作用。肾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旁开1.5寸,该穴位与肾脏密切相关。魏铁华等艾灸肾炎模型大鼠双肾俞、命门可加速尿蛋白的消除,降低血清肌酐、尿素氮的水平,对慢性肾小球肾炎大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本研究观察了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穴位透皮疗法治疗对原发性慢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说明正清风痛宁穴位透皮疗法可有效降低尿蛋白及延缓肾功能恶化进展。因此正清风痛宁穴位透皮疗法在临床值得推广。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