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个人九胃病”。慢性胃炎无疑是消化科最常见的疾病了,几乎接受过胃镜检查的患者都曾被诊断为慢性胃炎。同时,慢性胃炎又是一个会让人感到困惑不解甚至产生很多误解的疾病,港安健康总结了临床上关于此病的常见疑问及误解。
慢性胃炎的分类
临床上将慢性胃炎分为萎缩性胃炎与非萎缩性胃炎,其区别在于是否存在胃粘膜固有腺体的萎缩。
一般来说,大多数胃癌的发展遵循如下规律: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癌。发生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是进展到胃癌的最后一步。据统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发生胃癌的机率约为0%~23%,高级别者约为60%~85%。
慢性胃炎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最主要的因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烟酒嗜好,胆汁反流,自身免疫,某些药物等均可能造成胃粘膜损害,导致慢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迟早要变成胃癌吗?
很多诊断为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会将自己与胃癌划等号。事实上,萎缩性胃炎只有极少数一部分可能发展为胃癌(大约为1%)。只有中重度萎缩性胃炎并且伴有中重度肠化或不典型增生者,发生胃癌的风险才会大大增加。
胃炎症状重,是不是说明炎症严重,发生胃癌的可能性就大?
胃炎患者常会出现上腹胀、上腹痛、早饱、反酸、嗳气等症状。症状很重者可能胃炎程度很轻,而无症状者亦有可能进展至胃癌。症状的有无与轻重往往与胃炎的内镜下表现及显微镜下严重程度不符合。
肠化与不典型增生是什么意思?
肠化,全称是肠上皮化生。是胃粘膜细胞在长期的炎症刺激下发生某种形态上的变化,变得更接近于肠粘膜的细胞(必须切片化验,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不典型增生,又称为异型增生或上皮内瘤变。通俗地说,就是胃粘膜细胞已经失去正常细胞形态,而接近于癌细胞的形态了(但还未变成癌细胞)。通常用「轻度、中度、重度」,以及低级别、高级别分别表示其接近癌细胞的程度。
患了慢性胃炎,哪些因素可能加重病情?应该如何保养胃?
多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病情较稳定。但反复或持续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等均为加重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的潜在因素。所以,保养胃的主要方法就是清除幽门螺杆菌,祛除上述这些不良习惯。
萎缩性胃炎患者应间隔多久进行胃镜复查?
综合考虑病情以及其他因素,应遵循如下随访时间:
1)无肠化、上皮内瘤变者酌情随访复查;中重度萎缩伴肠化者1年复查胃镜一次。
2)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每6个月复查胃镜一次。
3)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确诊后需立即进行手术或内镜下治疗,切除病灶。
港安国际医疗,拥有八年对接海外医疗的专业经验,医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为医院绿色通道,专业的医疗团队保证预约、看诊及治疗的一步到位。港安国际医疗,一直致力于为病人提供最快速、最优质、最合适的诊疗方案。
更多资讯请持续中科白癜风医院荣获安全管理优秀奖白癜风公益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