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肾脏数据系统数据显示肾小球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的最常见原因,截止年,全国透析人数达例,还有绝大多数ESRD患者由于经济原因未能接受肾脏替代治疗。因此慢性肾小球疾病至今仍然是我国卫生领域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蛋白尿是慢性肾小球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判断慢性肾小球肾炎预后的标志。因此控制蛋白尿是CGN的关键治疗靶点。
目前临床尚无治疗蛋白尿的理想药物,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虽然被证实有降低尿蛋白、保护肾脏的功能,但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疗程长、副作用大,患者往往难以坚持,且预后不佳。故寻找控制蛋白尿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应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穴位透皮疗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有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目的通过观察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穴位透皮疗法对慢性肾炎患者蛋白尿减轻和延缓肾功能进展的疗效,检测患者相关细胞因子和各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对照组
患者均予采用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摄入量控制在0.5~0.6g/(kg·d),同时控制饮食中磷的摄入。对于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高血压等情况,均给予硝苯地平片降压,出现感染、严重酸碱平衡紊乱、病情加重等情况,终止治疗。
观察组
在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治疗下予以双侧肾俞穴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穴位透皮治疗。肾俞穴定位:腰部,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电子脉冲治疗仪,操作步骤:(1)接通电源;(2)用乙醇棉球擦洗局部皮肤,同时擦去油脂减低皮肤阻抗;(3)将沾有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的双层纱布均匀放置于电极片;(4)将电极片放于双侧肾俞穴,以束腰带固定;(5)打开电源,统一选择处方3,治疗强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6)治疗时间30min。每日1次;(7)治疗结束,取下束腰带及电极片。两组均治疗2个月后评价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TGF-β1及中医证候评分组内比较,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r、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穴位透皮疗法通过抑制TGF-β1的生成,从而降低慢性肾炎患者蛋白尿水平并延缓慢性肾炎患者的病情进展。
内容摘自“李连,何泽云等.正清风痛宁穴位透皮法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观察.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年11月,第35卷第11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