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可谓是女性的一个“老朋友”了。
我们的老祖宗在《素问·上古天真论》有一段关于男女生长发育周期的论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二七是什么呢,二七就是十四岁的时候月经来潮,七七就是四十九岁天癸竭,自然停经这么一个生理过程。一个女性的一生平均会有次月经。如果以每次经期持续5天来估算,则将有67个月(也就是5年半以上的时间)是处在生理期间。
然而伴随生理期而来的经痛,却也是困扰女性最多的“副”作用。痛经虽不能致命,可其带来的痛苦,女性可是深有体会的。
英国一家医学权威机构调查得出,全球80%的女性有不同程度的痛经。牛津大学妇科专家肯尼迪博士在英国科学成就学会会议上说:“2/3妇女患上痛经,3/4病发后无法工作。”
什么是痛经?为什么会痛经?
哪些情况下的痛经需要干预?
1
什么是痛经?
痛经:女性在行经期间或行经前后有轻微腹疼、下坠等不适,这是正常现象。但若这些不适明显变重,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出现恶心呕吐,四肢厥冷,以致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则称为痛经。
疼痛是患者的主观感受,因为疼痛强度的评估并没有客观的仪器可以选择,主要还是依靠患者的主观描述。
每个人的痛阈不同,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就不一样。
临床上对于疼痛的评估方法有以下两种:
1、量表法:过于繁琐,临床基本不用
2、经验问诊法:临床上大多是通过问诊,间接了解患者的痛经程度。
如根据对工作学习及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或询问患者是否需要吃止痛药,止痛药是否有效,来了解痛经的程度,是否需要干预。
临床上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经过详细妇科临床检查未能发现盆腔器官有明显异常者,称原发性痛经,也称功能性痛经。
目前西医认为痛经与子宫内膜释放的前列腺素(PG)有关。此外,原发性痛经还会受精神情绪因素的影响。
继发性痛经则指生殖器官有明显病变者,如内异症或腺肌症,盆腔炎,宫颈粘连,肿瘤等。
2
明确痛经的病因
那么接下来问题就来了:痛经,什么情况下可以忍,什么情况下不能忍?
可忍理由:
如排除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痛经,则属于原发性痛经。或者已经明确痛经的病因,单就痛经这一症状来说,原则是轻则容忍他,重则干预它
不可忍理由:
有一个大前提,任何身体上的不适,都应是首先排除器质性病变。根据所患疾病的种类,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而不能仅仅与痛经这一症状较劲,耽误病情。
引起痛经的器质性疾病常见的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症、子宫畸形等。
对于以上情况引起的痛经的处理,是在原发病处理的基础之上。因此痛经不可忍,要找原发病。
3
中医如何看待痛经
中医对于痛症,大原则可以归为这么两类: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中医学认为,痛经的主要病因病机是,妇女在经期及月经前后,由于血海由充盈渐之转为泄溢,气血变化较大且急骤,这时情绪波动、起居不慎或外邪乘虚而入,均易导致冲任失调、瘀血阻滞,或寒凝经脉、气血不和,胞宫经血受阻,以致不通则痛,或致冲任胞宫失于濡养而不荣则痛。
不通则痛具体分为下列三种情况:
气滞血瘀
每于经前1~2d或月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或伴胸胁乳房胀痛,或月经先后无定期、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常伴有心烦急躁易怒,经净疼痛消失,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涩或弦滑。
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膈下逐瘀汤或痛经方。
食疗可以用益母草30g、元胡20g、鸡蛋2只同煮。
寒凝血瘀
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或经期延后,月经量少,经色瘀黯有块,或畏寒身痛,手足欠温,面色白,舌黯苔白润或腻,脉沉紧。
温经散寒,祛瘀止痛。
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散寒汤。
应服有温经散寒,养血止痛作用的食物。
比如红糖姜汤,对寒性痛经就非常有效。红糖具有补血、散淤、暖肝、祛寒等功效,生姜有补中散寒、缓解痛经的功效。二药合用,能补气养血,温经活血。
亦可以加当归30g、桂枝10g、生姜30g炖羊肉。
湿热蕴结(少)
湿热下注型: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伴腰骶胀痛,或平时少腹时痛,经期加剧,或低热起伏,伴经色暗红,质稠有块,或带下黄稠,小便短黄,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濡数。治宜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基础方用清热调血汤加减。
亦可喝陈皮茯苓普洱茶。
不荣则痛具体分为下列两种类型
气血虚弱型
经期或经后1~2d,小腹隐痛,喜温喜按,经水色淡,量少质稀,或月经后期,面色萎黄无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纳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细。
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八珍汤加减。
应服具有益气补血止痛作用的药物,如乌鸡白凤丸,还可多吃羊肉。
肝肾亏损型
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小便清长,面色晦黯,舌淡,苔薄,脉沉细。
补肾填精,养血止痛。
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傅青主女科》)
应服具有益肾养肝止痛作用的药物。或是多吃点川芎丹参煲鸡蛋。
4
痛经的生活调摄
1、注意饮食均衡。
痛经患者在月经来潮前3-5天内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不宜吃得过饱,尤其应避免进食生冷食品,以免诱发或加重痛经。月经已来潮,则更应避免一切生冷及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胡椒、烈性酒等。
2、注意经前、经期保暖。
突然或过强的冷刺激有可能使子宫及盆腔内血管挛缩而引起痛经或月经骤停。此外,经期身体抵抗力降低,受凉后更易感染疾病。
3、保持心情舒畅。
精神紧张或情绪波动都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从而引起月经失常或加重经期反应。脾气急躁者,更需注意克制,否则过于激动,很有可能使月经减少或突然停止。
4、生活作息要规律。
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经期避免行房及剧烈运动,平时加强体育锻炼。
5
自我保健理疗
按摩十七椎穴,立马缓解疼痛
十七椎穴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5腰椎棘突下。主治痛经,月经不调及腰腿疼痛等。急性痛经时,可用双手拇指叠按或用肘尖用力按压点揉,以局部疼痛耐受为度,连续点揉几分钟,痛经一般会迅速缓解。曾以此法治疗n多例急性痛经者,皆有良效。但本法侧重治标,故疼痛缓解后需养血调经,以治其本。
气滞血瘀型可加上血海、太冲等穴位。
艾灸神阙、关元穴,温阳散寒止痛根本
适合寒凝血淤,肾气亏虚的病人
大盐包热敷腰腹部,长久解决疼痛
可用粗盐,放在锅里炒热,炒到大盐发生噼噼啪啪的响声时停下,然后迅速装在布袋里,敷于腹部以及腰部,反复热敷患处30~6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3~4日。
此法能温经通络,活血止痛,气血畅通,通则不痛,而大大缓解疼痛。
紫苏艾叶水泡脚,日常防寒要注意
材料:紫苏叶60g艾叶60g
用法:泡热水或煮三分钟,然后待水温合适,然后泡脚10~20分钟,直至身体微微发热,出汗即可。也可以喝一些紫苏艾叶水,效果更好。
6
经期常见问题答疑
例假期间是否可以运动?
记得上学的时候,一到体育课就会有很多女生举手说自己来例假了,申请站在旁边看着别人运动或者回教室自习,奈何体育老师是男的,也不好说什么,而孩子们呢,其实纯粹是懒。
我们经常看到报道某某运动员例假期间跑马拉松、例假期间参加比赛的报道。不仅例假期间,孕期也一样参加长跑或者其它运动。
如果不是职业运动员,并不鼓励在例假期间进行大量的运动,但运动并不会引起女性生殖器官的并发症,不会引起月经量增多,不会引起感染。而有些人原本就有与月经相关的健康问题,比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月经过多、贫血,这些人月经来潮时会有明显的不适,痛经发作起来生不如死,这时候她想运动也运动不成。
因此例假期间是否运动关键看自己的身体是否舒适。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可以正常运动。
痛经会引起不孕吗?
确切的说,痛经本身不会导致生育障碍,而引起痛经的疾病有可能会对生育有不良影响。
当生育期女性有痛经症状且遭遇生育问题时候,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
-end-
朱小凤
医学硕士、主治医师
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师从江秀成、赵征宇等医学大家。曾先后医院、马来西亚从事全科医疗工作。
治学严谨,从医守道,医技娴熟,遣方精良。回国后在研究内治基础上,对传统医药护肤、抗衰老以及面瘫、各类中风等顽疾取得卓越疗效。
擅长内科:对四时感冒、发烧、咳嗽、哮喘、急慢性咽炎、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耳鸣、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心慌心悸、胃痛、胃胀、便秘、腹泻等疗效确切;
针灸、埋线、中药并用治疗:肥胖症、面瘫、偏瘫、肩周炎、颈腰椎病、落枕、急性腰扭伤、关节炎、痛风及颈肩腰腿痛等各种痛证;
内治与外治相结合治疗:脱发、痤疮、带状疱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黄褐斑、月经不调(痛经、崩漏、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结节)、白带异常(过多、赤带)、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及产后调理;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小儿发热、咳嗽、哮喘、盗汗、小儿厌食、消化不良、腹泻与便秘等。
门诊时间:
华西馆:周一下午、周三上午下午、周五上午下午、周六上午
东大街馆:周四下午、周六下午
点击直接挂号
如有相关就诊需求,可点击下方卡券,领取挂号费抵用券。
这是券的位置
▲
1、一人仅限领取1次;
2、仅限就诊朱小凤医生可使用;
3、领取后立即生效30天内有效;
4、可直接抵扣挂号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