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世界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1年多以来,各国纷纷投巨资研发疫苗,我国目前已有3款疫苗上市。在全国广泛接种于18~60岁之间的人群,对于不在此年龄范围的,因临床观察统计数据等科学因素,推迟接种。对于如下情形,为禁忌:1.对疫苗或疫苗成分过敏者;2.患急性疾病者;3.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者;4.正在发热者;5.妊娠期妇女。
肾炎一般是慢性的(排除急性肾小球肾炎)疾病,而且大部分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在急性发作期是禁忌注射新冠疫苗。
那么什么情况是急性发作期肾炎?对于肾病综合征未控制好的,患有新月体型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其它类型(IgA肾病、狼疮性肾炎、膜性肾病、微小病变性肾炎、系膜增生型肾炎等)处于严重损害的肾小球肾炎,还有慢性肾炎经药物治疗好转、近期复发严重的,都是急性发作期肾小球肾炎。
为什么在急性发作期需禁忌注射疫苗?大部分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免疫系统在某一部分是处于紊乱的,产生了过强的病理免疫,以致损伤正常机体组织、正常肾组织(当然对于其他免疫功能仍保持正常监控、反应的)。有专家认为注射疫苗有诱发或加重自身免疫疾病的可能性,但还只是推测。另一个原因是处于急性发作期肾小球肾炎患者,机体损害大,内环境紊乱和不稳定,容易出现疫苗的不良反应。再者,这期需要给予积极的强有力的治疗,往往使用大量激素(强的松、甲泼尼龙等),大剂量的免疫抑制剂(环孢素、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来氟米特、利妥昔单抗、雷公藤苷等)。注射疫苗是希望刺激身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而这些药物是抑制免疫的,让疫苗产生不到预期的效果。
处于非急性发作期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可以注射吗?
对于肾炎患者注射疫苗有二个问题须考虑:1.疫苗对患者的安全性;2.疫苗的效果。如果风险性太大,就推迟至身体状态较好时注射;如果注射疫苗预计达到的效果差,打了也是白打!干脆就不打。
首先讲“安全性”。
对于正常免疫的人群,注射疫苗后,会产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对新冠肺炎有抵抗免疫作用。即使处于有新冠病毒的周围环境中,你就像穿上了金刚罩一样,刀枪不入,里面毫发无损的。即使得了新冠肺炎,病情也会比没打的人轻一些。正常人群接种疫苗后可能发生一些不良反应,主要以接种部位疼痛为主,还包括局部瘙痒,肿胀、硬结和红晕等;全身不良反应以疲劳乏力为主,还包括发热、肌肉痛、头痛、咳嗽、腹泻、恶心、厌食和过敏等。在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接种新冠减活的疫苗出现死亡病例,而我国是新冠灭活疫苗,至今未见有死亡报道,过敏反应也极少。全世界人都在为我国的疫苗质量点赞!
对于患慢性肾炎处于稳定期、好转期、已控制期、未复发期、中小量损害期,理论上是可以注射新冠疫苗,还包括其它疫苗(但免疫低下者接种活疫苗须慎用!或禁用)。但有合并症,如血粘度高、血脂高、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癫痫、脑病等,其风险性,肯定较正常人群高。但衡量周围的环境可能存在新冠病毒,然后容易感染后出现新冠病毒肺炎的风险与注射疫苗带来的副作用风险,孰轻孰重?如果你是有暴露于新冠病毒风险的病人,打疫苗,利大于弊,何而不为呢;如果你都生活在深山老林中,半天没与一个人接触的,即是暴露于新冠病毒风险很小的病友,且见于国内新冠疫情的形势控制良好,可以暂缓不打,静观其变。当然对这部分人群的临床数据不足,还不建议,也不禁止注射新冠疫苗。国际肾脏病组织NKF的建议:大多数医生认同,新冠疫苗对任何阶段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透析患者和肾移植受者的益处都远远大于新冠病毒引发的严重疾病或并发症的风险。
再谈谈疫苗的效果。疫苗是刺激身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如果患者免疫缺陷的病人,是不会产生免疫反应的。对于使用了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会部分地影响免疫系统,影响疫苗的效果。但相比没注射疫苗的对新冠肺炎一点免疫力都没有的情况,被影响了的效果(还是有部分效果)带来的益处还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大剂量的免疫抑制剂会对产生效果的影响更大。
随着疫苗注射的普及和拓展,以及对疫苗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我们对有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的经验越来越丰富。相信下一步对肾炎人群接种新冠疫苗,有更清晰的指南。
以上仅代表个人的建议,具体意见希望咨询当地的医疗或防疫部门。
你可能还喜欢看看以下内容:
1.中药香囊驱瘟疫
2.特朗普推广的羟氯喹想到的
3.新冠肺炎中医中药治疗
4.自己诊断否是狼疮性肾炎?
5.人的心理“养生”
机头有收获就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