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病来前有8个征兆,早知道或许帮

?新朋友点蓝字“安阳市教育局”免费订阅我

  呼吸困难、起夜频繁、总是胀气……人们常忽视身体发出的“大修”信号,直到疾病找上门来才追悔莫及。

  英国《每日邮报》刊登多名专家制定的一套健康自测题,通过8个问题判断你的身体是否需要“检修”。

  不管你多大岁数,哪怕只有一个问题没通过,都意味着要给身体更多关爱。《生命时报》邀请权威专家为你一一给出应对措施。

受访专家:

南方医医院主任医师周迎春

问题1

寒冷天气呼吸困难吗?

  英国心血管学会的心脏病专家莱恩?辛普森指出,天气寒冷、吃饱后或体力消耗大时,如果感觉呼吸困难,胸口疼痛、发紧,可能是动脉狭窄引发的警报。

  心脏就像一个弹性减退的皮球,收缩能力和舒张能力变弱,泵血作用降低,这种状态就是心功能不全,即心力衰竭。出现心力衰竭时,患者伴有呼吸困难、气喘、咳嗽、有粉红色或白色泡沫痰等症状,在活动后和平卧时加重。

  应对:及时就医,做心电图检查以检测心脏活动状况,同时排除哮喘、慢阻肺等疾病。建议中老年人注意保暖,规范用药控制血压;还要注意控制好情绪,不要大喜大悲;保证睡眠,不要熬夜;运动适量,避免过劳。

问题2晚上多次起夜吗?

  频繁起夜有几种常见原因:

晚上喝了太多的水、汤粥、茶、咖啡;精神紧张、失眠导致的习惯性夜尿;

高血压、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等导致肾脏的浓缩功能明显减退;

老年男性的前列腺增生、老年女性的子宫脱垂、膀胱颈周围组织松弛、膀胱膨出,都可致夜尿次数增多。

  在中医看来,肾虚常表现为多尿甚至尿失禁,尤其常见于肾脏等脏腑功能减退的中老年人。

  应对:过多饮水和精神紧张引起的夜尿增多,可通过生活习惯调整、缓解压力来改善。平时可多吃些补益脾肾、养心宁神的食物,如核桃、韭菜、黑芝麻、淮山药及糯米等。排除上述生理因素后,医院就诊,检查肾功能和泌尿生殖系统。

问题3经常大量出汗吗?

  有的人稍稍运动就大汗淋漓或每晚盗汗,这可能是病理性多汗。一般来说,当患有某些神经内分泌疾病(如甲亢、糖尿病、低血糖)或心血管疾病时,可能会出现多汗症状。

  从中医角度来看,自汗(白天不热、没有运动时,前心后背出汗)通常由气虚所致;夜晚盗汗多是阴虚所致。

  应对:如果多汗影响到正常生活,但不伴随严重症状,可以到中医科进行调理。桑叶粥可调理多汗:取清晨摘的新鲜桑叶,放到瓦上焙干、碾碎,每次取6~10克煮粥。如果伴有相应症状则需及时就医。

问题4肠道老是胀气?

  英国曼医院肿瘤科医生马克说,肠道胀气、排便习惯改变、肛门疼痛、大便带有黏液或便中带血,都可能与结直肠癌有关。

  肠道肿瘤会干扰消化过程,进而引起胀气、出血等症状。此外,肠道息肉、溃疡等也可引起相应症状。

  应对:如果发现上述改变,特别是大便出血,一定要及早就医,进行结直肠癌排查。50岁以上男性更要加以警惕。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建议每周保证2~3次慢跑、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次45分钟;每天喝8杯水;多吃山芋、玉米、新鲜蔬菜等富含纤维素食物。

问题5曾经出现短暂视物重影?

  有的人会突然口齿不清、眼前发黑、视物重影、单眼视物不清、身体局部麻痹等,往往几分钟就过去了,24小时内症状会完全消失,这可能是中风前兆,俗称“小中风”。

  这是小血块阻塞脑部小血管或小血管痉挛,诱发一过性脑缺血的症状。研究显示,近半数患者在小中风发生后的3~5年内至少发生一次脑梗。

  此外,视物重影也可能与甲状腺疾病、糖尿病或多发性硬化等有关。

  应对:三高人群、烟民和酗酒者都应有意识地   如果突然出现某种感官丢失,比如视物不清、感觉麻木、听不清声音以及味觉、嗅觉失灵,并伴有头痛,脾气暴躁,有可能是脑出血或脑肿瘤的先兆。

  比如,视乳头水肿引发的视物模糊可能是颅内压增高所致;垂体瘤患者还会出现视力减退;脑干肿瘤可以引起面部感觉障碍;顶叶的病变可以导致一侧肢体感觉的障碍。

  应对:不管哪种感官失灵,医院进行全面检查。此外,感官功能减退是衰老的自然表现。无论是耳鸣、听力减退,或是味觉退化,嗅觉变得迟钝等,都需要老人及其子女加以重视。

问题7是否有皮肤瘙痒?

  除了单纯皮肤问题外,瘙痒还与一些疾病有关。肝部不适、肝功能异常以及黄疸出现时可能伴随皮肤瘙痒。

  此外,少数糖尿病早期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以及淋巴、胃、肠、肝、卵巢和前列腺等处的肿瘤发生时,也会伴有皮肤痒,大多较顽固。

  应对:如果出现长时间无原因的瘙痒,就要引起重视。在查明原因前不要过于频繁地使用碱性香皂清洗,激素类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问题8夜间开车很模糊?

  英国视光师学院校长罗伯?霍根指出,如果夜间开车眼睛出现干涩、酸胀、视物模糊等症状,不断眨眼或总想揉眼睛,就要注意了。

  白天开车光线充足,眼睛的一些不适被掩盖了;晚上光线暗,需要集中精力观察,症状易突显。一般来说,夜间视力降低可能与黄斑变性或白内障有关,在老人中表现尤为突出。

  应对:首先要暂停开车,然后进行自查:交替把眼睛闭起来,看两只眼的视觉是否一样。如果睁开的一只眼睛看不清了,就要及时就诊。

  尽管我国现行法规规定,拿到驾照后,只要身体条件合格可一直驾车,但老年人毕竟反应减慢,应尽量少开车、慢开车,时速不要超过40公里/小时,单次行驶不超过35公里。

延伸阅读年,“健康中国”原来是这个样子!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健康中国”规划纲要》。到年,中国的健康指数将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又将给公众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一起来看看。

1.延长寿命减少死亡

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年达到79岁。

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从目前的8.1‰、10.7‰和20.1/10万,下降至年的5.0‰、6.0‰和12/10万。

2.吃得有营养,锻炼有保证

制定实施国民营养计划,开展食物营养功能评价研究,建立健全居民营养监测制度。

到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至2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从年的3.6亿人上升至5.3亿人。

到年,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2.3平方米,在城镇社区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

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到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

3.健康教育增加,不再被养生“砖家”忽悠

建立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制度,健全覆盖全国的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监测体系。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3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

我国目前人均预期寿命和健康寿命有差距,慢性病呈现“井喷”态势。我国成年人中每十个人就有一个患有糖尿病、每四个中有一个患有高血压,有不少人带病生存、生活质量不高。如果仅仅将健康的追求等同于医疗治病,不加强预防,就难以应对严峻的健康国情。规划纲要从健康生活入手,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是对疾病挑战最直接、最积极主动的应对。

4.医护人员增加

到年,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建立。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0人,注册护士数达到4.7人。

5.就医秩序改善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省域内人人享有均质化的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

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

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

我国通过职工医疗保险、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建立了一张覆盖全国96.5%的医疗保障网。在此基础上,还通过大病保险、商业保险、慈善救助等逐步健全了医疗保障体系,改变了过去“小病扛、大病等”的情况。尽管医保覆盖率达到95%以上,但我国保障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医保要变成一个节约型的医保。

6.医保成熟定型

到年,全民医保体系成熟定型。

现代商业健康保险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显著提高。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孟庆跃:

没有一个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投入和医疗保障制度的作用就难以发挥,人民群众就难以从卫生与健康发展中受益。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能力,需要以人为本,完善功能,强化合作和联动,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

7.天更蓝,水更清

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在年超过80%,到年持续改善。

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在年超过70%,到年持续改善。

到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食源性疾病报告网络实现全覆盖。

8.排污要持证,农业生产清洁化

全面实施工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推动企业开展自行监测和信息公开,建立排污台账,实现持证按证排污。

加快淘汰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工艺、设备与产品。

开展工业集聚区污染专项治理。

以钢铁、水泥、石化等行业为重点,推进行业达标排放改造。

全面推行标准化、清洁化农业生产,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推进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实施兽药抗菌药治理行动。

加强对食品原产地指导监管,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来源:生命时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

安阳市教育局ID:anyangshijiaoyuju

  这里是安阳市教育局唯一官方   

方法:长按







































白癜风能治疗好吗
如何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ierlighting.com/sylc/752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