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痣”,听起来好吓人的,到底是什么东西?你留意过没,就是身上那些红红的像个血泡一样的痣!中医把它们叫做血痣,西医则称之为蜘蛛痣。
一般是高出皮面,压一下会退色,而且容易破容易出血。就像下图里的这些东西。↓↓
血痣是肝胆病变前兆!血痣有大有小,小的就是一个小红点,大的有小红豆那么大,手上、腿上、胸前、背后、肚子上都有可能会长。
中医认为,身上长血痣意味着肝经淤堵、脂肪痰湿的积滞,中医名著《外科心法要诀》里记载:“血痣初起似痣形,渐大如豆其色红,揩破外皮流鲜血,肝经怒火郁血成。”
所以血痣的成因,是“肝经怒火郁血”。
血痣越大越多,肝的代谢功能越差,脂肪代谢差,容易血脂过高,胆固醇过高。容易发生脂肪肝、肝硬化、胆囊炎等疾病!所以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哦!
当我们发现自己的手腕处、颈部周围、面部或身体某个部位,有一个过了很久也没有自行消去的红点或黑痣,这是经络堵塞最明显的预兆。
不妨先对照一下经络穴位图,找出它长在了哪条经络上,然后再艾灸这条经络,这样不仅可能使斑块消退,还可以疏通经络。
即便是天生的痣,也可以减缓它增长的速度。其中,如果是黑色的痣,还应当注意防范风邪,不要穿得太薄太少;
如果是红点,由于与肝郁、怒火有关,所以要保持心情愉悦,有什么郁闷的事情不要埋在心里,而太田痣因为大部分与胎孕有关,所以孕妇要想生出白胖无瑕的孩子,也应当在孕期保持情绪稳定,这样气血才能和畅。
七星老斗“神炉”艾灸器
可以取穴:
方法一:日月、期门、梁门、至阳、天宗、胆俞、阳陵泉、外丘、丘墟、光明每日取5—7穴灸一次
日月穴:当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用七星老斗“神炉”艾灸器施灸如下图:
日月穴位的作用
①呕吐,吞酸,呃逆,黄疸、胁肋疼痛等肝胆病证;
②胃脘痛。
现代常用于治疗胆囊炎、肝炎、肋间神经痛等
期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用七星老斗“神炉”艾灸器施灸如下图:
期门穴位的作用
①乳痈;
②胸胁胀痛;
③腹胀,呃逆,呕吐。
常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石症、肝炎、肋间神经痛等。
梁门穴: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用七星老斗“神炉”艾灸器施灸如下图:
梁门穴位的作用
胃痛、呕吐、纳少等胃疾。
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
至阳穴: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用七星老斗“神炉”艾灸器施灸如下图:
至阳穴位的作用
①胸胁胀痛、黄疸;
②脊背强痛;
③咳嗽,气喘。
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痉挛、胆绞痛、胆囊炎、膈肌痉挛、肋间神经痛等。
天宗穴: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当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取穴。
用七星老斗“神炉”艾灸器施灸如下图:
天宗穴位的作用
①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等局部病证;
②气喘。
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胛部疼痛、肩关节周围炎、慢性支气管炎等。
胆俞穴: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用七星老斗“神炉”艾灸器施灸如下图:
胆俞穴位的作用
①黄疸,口苦,胁痛等肝胆疾患;
②肺痨,潮热。
现代常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石症、急慢性肝炎、胃炎、消化道溃疡、肋间神经痛等。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用七星老斗“神炉”艾灸器施灸如下图:
阳陵泉穴位的作用
①黄疸、口苦、呃逆、呕吐、胁肋疼痛等肝胆病证;
②下肢痿痹、膝髌肿痛等下肢、膝关节疾患;
③肩痛。
现代常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石症、肝炎、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膝关节病变、肩关节周围炎、肋间神经痛、小儿舞蹈病等。
外丘穴: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平阳交穴。
用七星老斗“神炉”艾灸器施灸如下图:
外丘穴位的作用
①下肢痿痹;
②胸胁胀痛;
③癫狂;
④颈项强痛。
现代常用于治疗腓神经麻痹、颈椎病、肋间神经痛等。
丘墟: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用七星老斗“神炉”艾灸器施灸如下图:
丘墟穴位的作用
①胸胁胀痛;
②下肢麻痹,脚气,外踝肿痛;
③疟疾,疝气;
④中风偏瘫。
现代常用于治疗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胆囊炎等。
光明穴: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用七星老斗“神炉”艾灸器施灸如下图:
光明穴位的作用
①目痛、夜盲、目视不明等目疾;
②下肢痿痹;
③乳房胀痛,乳少。
现代常用于治疗视神经萎缩、白内障、近视、乳腺炎、产后缺乳等。
方法二:胆俞、期门、日月、阳陵泉、太冲、足临泣
太冲穴: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用七星老斗“神炉”艾灸器施灸如下图:
太冲穴位的作用
①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青盲,口歪等头面五官病证。
②中风,癫痫,小儿惊风;
③黄疸、胁痛、呕逆、腹胀等肝胃病证;
④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等妇科证;
⑤遗尿,癃闭;
⑥下肢痿痹,足跗肿痛。
现代常用于治疗脑血管病、高血压、青光眼、面神经麻痹、癫痫、肋间神经痛、月经不调、下肢瘫痪
足临泣穴:当足4、5跖骨结合部前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用七星老斗“神炉”艾灸器施灸如下图:
足临泣穴位的作用
①偏头痛、眩晕、目痛等头目病证;
②乳房胀痛,乳少,乳痈;
③胁肋疼痛,足跗肿痛;
④瘰疬,疟疾。
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血管)性头痛、眶上神经痛、电光性眼炎、乳腺炎、肋间神经痛等。
上列二组,交替运用,每次取一组穴
可以取穴:
章门、中脘、肝俞、脾俞、大椎、至阳、足三里
章门穴: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用七星老斗“神炉”艾灸器施灸如下图:
章门穴位的作用
①胁痛、黄疸等肝胆病证;
②腹胀、泄泻、呕吐、痞块等脾胃病证。
常用于治疗肝炎、胃炎、肠炎等。
中脘穴: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
用七星老斗“神炉”艾灸器施灸如下图:
中脘穴位的作用
①胃痛,腹胀,呃逆,香酸,泄泻,黄疸等脾胃病证;
②癫狂、失眠。
常灸中脘穴可以达到:健脾益胃,培补后天的功效。
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胃痉挛、胃溃疡、胃下垂、食物中毒、癫痫、精神病、神经衰弱等。
肝俞: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用七星老斗“神炉”艾灸器施灸如下图:
肝俞穴位的作用
①胁痛胀痛、黄疸;
②癫狂痫;
③脊背痛。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结膜炎、夜盲症、近视等。
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l5寸。
用七星老斗“神炉”艾灸器施灸如下图:
脾俞穴位的作用
①腹胀,腹泻、呕吐、痢疾、便血等脾胃肠腑病证;
②背痛。
现代常用于治疗胃溃疡、胃炎、胃痉挛、神经性呕吐、肠炎等。
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用七星老斗“神炉”艾灸器施灸如下图:
大椎穴位的作用
①热病;
②感冒,咳嗽,气喘等风感病证;
③头项强痛;
④疟疾;
⑤癫狂,小儿惊风;
⑥风疹,痤疮。
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疟疾、颈椎病、痤疮、小儿舞蹈病等。
足三里穴: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一横指处。
用七星老斗“神炉”艾灸器施灸如下图:
足三里穴位的作用
①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证;
②下肢痿痹;
③心悸、失眠、癫狂等心脑病证;
④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
⑤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可以取穴:
期门、中脘、膈俞、肝俞、胆俞、至阳、阳陵泉、蠡沟、曲泉、外丘、中都、中封、太冲。每日取5—7穴灸一次
膈俞穴: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用七星老斗“神炉”艾灸器施灸如下图:
膈俞穴位的作用
①呕吐、呃逆、气喘、吐血等上逆之证;
②贫血;
③瘾疹,皮肤瘙痒;
④潮热,盗汗。
现代常用于治疗贫血、慢性出血性疾患、功能性子宫出血、神经性呕吐、膈肌痉挛、心动过速等。
蠡沟穴: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中央。
用七星老斗“神炉”艾灸器施灸如下图:
蠡沟穴位的作用
①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睾丸肿痛、遗尿等妇科及前阴病证;
②疝气;
③小便不利;
④足胫疼痛。
现代常用于治疗阴道炎、子宫内膜炎、子宫脱垂、睾丸炎等。
曲泉穴:屈膝,当膝内侧横纹头上方,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用七星老斗“神炉”艾灸器施灸如下图:
曲泉穴位的作用
①小便不利、淋证、阳痿、遗精等泌尿生殖系疾患;
②月经不调、痛经、白带、阴插等妇科病证;
③膝髌肿痛,下肢痿痹。
现代常用于治疗前列腺炎、膀胱炎、肾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等。
中都穴: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用七星老斗“神炉”艾灸器施灸如下图:
中都穴位的作用
①疝气、小腹痛;
②崩漏,恶露不尽;
③胁痛,腹胀;
④下肢痿痹。
现代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膝关节炎等。
中封穴:内踝前1寸1,商丘穴与解溪穴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
用七星老斗“神炉”艾灸器施灸如下图:
中封穴位的作用
①疝气,腹痛;
②遗精;
③小便不利;
④下肢痿痹,足踝肿痛。
现代常用于治疗疝气、遗精、膀胱炎、肝炎、踝关节扭伤等。
预防血痣,平常多调理治病不如防病,平常多爱惜自己的身体一点,即便没发现血痣也应该多灸灸艾灸。经络通畅,气血通畅,才能避免疾病的发生。《黄帝内经》言:“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生半死也。”所以,不要别等到血痣长满全身,脂肪肝、肝硬化、胆囊炎等各种疾病进入晚期之后才想起来健康的重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