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属于代谢性疾病。
在正常饮食的状态下,非同日2次空腹尿酸水平,男性μmol/L、女性μmol/L,就被定义为高尿酸血症。
尿酸高的人,常有这2大并发症,要警惕
并发症一:痛风
尿酸的溶解性差,一旦尿酸浓度太高,析出细小的结晶,这些结晶极易沉积在关节部位,尤其是下肢关节。
在进食高嘌呤食物、受寒、过度疲劳等后,尿酸水平会有大的波动,关节的尿酸浓度也会随之波动。
这种波动会使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反应,关节处的免疫细胞会吞噬尿酸盐盐结晶,释放出的炎性物质会使关节处出现炎症,也就是痛风。
痛风的症状:
痛风大多数会在夜间发作,患者会因为疼痛感剧烈而惊醒,疼痛感会逐渐加重,有刀割、撕咬等感觉。
最先发作的部位是大脚趾,发作部位会有红肿热痛的现象。
随着病情的发展,发病部位会从大关节发展到小关节,从下肢发展到上肢,严重时,可导致关节畸形。
并发症二:痛风性肾病
尿酸水平长期居高不下,会刺激肾小球发生炎性改变,也就是肾炎;若肾小管内沉积大量的尿酸,会形成结晶,堵塞在肾小管,导致肾积水;
若不及时控制病情,甚至可能发展至肾衰竭。
另外,肾脏主代谢,高尿酸患者在服用降尿酸药物时,也容易使肾脏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
痛风性肾病的症状:
1:腰疼。腰两侧为肾之府,肾脏出现损伤后,会出现腰酸背疼、虚弱乏力等症状,这是肾炎、肾结石导致的。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还可能出现肾小球过滤能力下降,出现肾功能不全。
2:血压高。尿酸高的人,若本身没有高血压,却在复查时血压持续偏高,要警惕肾脏损伤。
肾损伤发生后,肾脏处理水钠的能力会受到影响,易导致水钠潴留,升高血压。
3:血肌酐高。血肌酐是衡量肾脏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一旦血肌酐升高(病理性),大多意味着肾脏受损严重。
血肌酐(SCr)正常值:
男性:54~微摩/升(0.6~1.2毫克/分升)。
女性:44~97微摩/升(0.5~1.1毫克/分升)。
小儿:24.9~69.7umol/L。
众所周知,喝酒是高尿酸的“加速器”:
酒精在肝脏内分解代谢的过程中,会消耗血液中大量的水分,升高血尿酸浓度,增加结晶的形成率。
酒精生成的乳酸,会阻碍肾脏排出尿酸,升高尿酸水平。
另外,大多数酒类中,都含有大量的乌苷酸,它会代谢为嘌呤,最终形成尿酸,也会使尿酸水平升高。
高尿酸“祸根”不只是酒,提醒:3种家常菜,多吃1口,尿酸涨1分
1:肥肉。肥肉属于高油高脂肪食物,经常食用易诱发肥胖,而肥胖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抑制尿酸排泄,升高尿酸水平。
肥胖还会升高游离脂肪酸水平,降低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也会增加嘌呤的生成量,使尿酸水平升高。
2:高糖食物。一次性摄入大量的糖分,会使尿酸水平升高,易诱发痛风及痛风性肾病。
生活中,多种高糖食物的热量也较高,也会增加肥胖的发生率,使嘌呤代谢紊乱,升高血尿酸水平。
3:浓汤。浓汤以“高营养”深受大家喜爱,但尿酸高的人要尽量远离。
红肉、动物内脏等本身就属于中、高嘌呤食物,在熬制的过程中,嘌呤易溶于水,并会随着熬制时间的增长逐渐增多。
长期食用,会升高血尿酸浓度,形成结晶,增加痛风及肾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特别是乳白色的浓汤,不仅嘌呤含量高,油脂含量也高,不利于控制尿酸水平。
控制尿酸水平,预防痛风,做好3件事
第1件:积极治疗
痛风发作2次以上,且尿酸值超过μmol/L,则需要启动降尿酸治疗,并长期将尿酸水平控制在μmol/L之内。
高尿酸患者在治疗时期,还要注意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变化。
第2件:正确喝水
治疗痛风,常用的药物比如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效果都是挺好,可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人体65%~70%都是水,因此,正确喝水,对于降低尿酸水平来说,至关重要。
在喝水的同时,最好加入一些小植物,利于加速尿酸结晶溶解,可减轻肾脏代谢负担。
第3件:少久坐,常运动
久坐时,血液流速与新陈代谢速度减慢,会使热量堆积,并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诱发肥胖。
建议,每坐1个小时,就起身活动3~5分钟;平时,要坚持规律的运动,加速血液循环,增强尿酸的溶解,并促进尿酸的排出。
建议选择打太极拳、散步、快走、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每周运动4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0分钟。
提醒:痛风患者,要注意保暖
受到冷空气的刺激时,血管会收缩,体表温度降低,尤其是肢体末端的手脚,这时,尿酸盐结晶更容易在关节处沉积,诱发痛风。
因此,痛风患者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