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间质性肾炎常为隐匿、慢性或亚急性起病,因肾间质为慢性炎症改变,主要为纤维组织增生,肾小管萎缩,患者常表现为逐渐出现的多尿或夜尿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纳差、乏力、消瘦等非特异症状,一般无水肿,一些病例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只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轻度尿改变、肾功能减退、贫血、肾性骨病而被怀疑本病。部分患者经询问可发现用药史或理化因素接触史。部分由系统性疾病所致者还可有原发病的表现。
尿常规通常表现为轻度蛋白尿(定性微量~+,定量一般0.5g/24h),尿蛋白常为小分子的肾小管性蛋白尿(如β2-微球蛋白)。尿沉渣中可有少量白细胞,一般无红细胞和管型。实验室检查还可出现低比重尿、糖尿、氨基酸尿、磷酸盐尿、碱性尿,以及低磷血症、高钙血症、低钠血症、高或低钾血症以及肾小管性酸中毒。
若伴有肾乳头坏死者可在病程中出现高热、腰痛、肉眼血尿及尿路刺激征等,常见原因为糖尿病、肾盂肾炎、止痛药肾病、尿道梗阻或血管炎。急性肾乳头坏死可出现急性肾衰,尿沉渣中可找到坏死的组织碎片,肾盂造影可见环状阴影或充盈缺损,慢性者尚可见到肾髓质及肾乳头部钙化阴影,临床尿液浓缩功能减低。
晚期肾小球和血管受累严重时,可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症状如恶心、呕吐、厌食等,贫血常很严重,并且与肾功能减退的程度不成比例。约一半患者发生高血压,但程度往往不及肾小球肾炎引起的高血压严重。
点击 查看 分享到朋友圈,可以将我们的微刊分享给朋友,使更多的人了解肾病,走出肾病的阴影。
↓↓↓↓↓↓↓↓阅读原文,查看更加全面的肾病健康常识。
赞赏